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把科技成果“種”到田間地頭

——江西省農技專家下沉一線服務春耕生產

2025年04月06日07:46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春為歲首,農為行先。為全力做好春耕生產工作,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經驗豐富的300名農技專家,組建12316專家服務團隊,到田間地頭“把脈支招”,指導農事生產,確保全年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工作開好局、起好步。農技專家們身著紅馬甲下鄉來,把科技成果“種”到田間地頭,為贛鄱大地增添春色。

  “課堂”辦到田埂間

  日前,在新余市渝水區姚圩鎮新宋村的現代化水稻生產育秧基地,穿著紅馬甲的隆升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彭鵬“嘗了一次鮮”——通過“田間移動課堂”直播,向農戶介紹自動化育秧技術。

  “自動化育秧,快速、均勻、健壯、整齊。”彭鵬對著鏡頭說,以往在大田育秧,秧苗質量參差不齊,且容易遭受“倒春寒”影響,如今,從“看天育秧”到“車間育苗”,育秧效率是傳統人工育秧的10倍。近5年,隆升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為1000余戶農戶提供工廠化育秧與機插服務面積達10萬畝。

  農田裡,不僅有來自身邊的“田教授”,還有來自高校的專家。

  在渝水區仙來辦事處嚴家渡村的稻田裡,不同型號的插秧機輪番上陣,吸引不少農戶觀摩。

  “機械化插(拋)秧不僅能精准把控播種深度、行距、密度,還能提高播種效率。”江西農業大學工學院副院長陳雄飛一邊給農戶介紹學校新研制的插秧機,一邊向大家講解機插注意事項。

  “現在正是育秧播種的關鍵節點,專家們來得太及時了。”農戶們紛紛圍攏到專家身邊,就關心的育秧、農機維護、大田直播等進行現場咨詢。

  農技推廣有“新招兒”

  開設短視頻賬號,拍攝制作的15條短視頻累計點擊量超70萬次﹔開展技術指導100余人次……今年開春以來,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孫明珠就格外忙碌,她的農民粉絲越來越多,同事們都叫她“網紅達人”。

  “農技推廣工作的目標是幫農民解決問題,助力農業增產增收。”孫明珠說,她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決基層農技人員短缺的問題,而借助短視頻開展技術指導,讓先進農業技術普及得更快、更廣,是她想到的“新招兒”。

  “農業發展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農技傳播也要搭上新媒體技術的快車。”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智慧農業與農業外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我省為農服務綜合平台,12316貼合新農人的收聽收看習慣,從一條熱線,逐步拓展到現在集網絡咨詢、短視頻、直播等多種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平台,有效擴大服務傳播半徑。

  據介紹,現在12316服務平台正依托省農業農村廳打造的“雲上贛農”信息化平台,通過智能語音導航,構建實時交互的智能客服體系,打造“江小農”人工智能機器人,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滿意度。

  “碰到疑難雜症,有時打一個視頻電話,或在直播中留言就能解決,感覺農技專家就在我們身邊。”今年2月,渝水區種植大戶廖永兵田間的油菜因干旱發生葉片卷曲,通過12316服務平台和孫明珠成功連線,在她的技術指導下,問題得到了快速解決。

  各顯身手為鄉村振興賦能

  水產專家李小勇團隊研發的“綠色高效稻蛙綜合種養”模式,將水稻種植與黑斑蛙養殖相結合,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經濟作物專家江新鳳累計為2000余畝受損茶園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幫助,挽回直接經濟損失80余萬元……一批批農技專家下沉一線,聚焦解決農業生產中“育、耕、種、管、收”等各環節關鍵技術與疑難問題,在“優品種、提單產、增效益”上發力,助力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貼心服務,還延伸到農業生產之外的更多領域。

  “買農資時,一定要看包裝上有沒有生產許可証標志”“挑選肥料,要注意‘兩比、兩看、兩留’”……前不久,全省“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月”啟動儀式在永修縣舉辦,農技專家現場為農民講解農資、農機知識。為了讓專業知識“活”起來,專家們使出了“十八般武藝”:海報上,以圖形對比形式,讓優劣農資差別一目了然﹔在農業執法案例展示區域,用身邊事警醒身邊人﹔宣傳手冊也用順口溜總結科學安全使用農藥知識要點,讓老鄉們看得懂、記得住。

  農技專家們走進田野,走近農民,科技賦農的溢出效應越來越明顯,為鄉村振興創造新的發展機遇。(記者 李耀文)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