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自辦標准化食堂,財政來兜底——
校園餐成為“幸福餐”

“支付成功!”3月27日中午,會昌縣白鵝中心小學食堂內,學生們有序刷臉取餐。“學校的午餐色香味俱全,咸淡合適,我頓頓都會‘光盤’。”一名正在用餐的學生說。
飯菜質量無小事,學生健康是大事。如何讓孩子們吃飽吃好,是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家長們關心的問題。去年9月以來,會昌縣大力推行“校辦標准化食堂”,破解了校園餐食材質量難保障、餐費管理存漏洞等難題,讓學生在校園裡吃上營養健康、價格實惠的“幸福餐”。
會昌縣推出“自辦食堂+財政保障”模式,自2024年秋季開學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自主聘請勞務人員,縣財政兜底保障人員工資、水電、燃料等費用,並納入年度預算。目前,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公辦幼兒園均自辦食堂,高中及城區初中學校食堂合同到期后,也將逐步轉為自辦。
食材採購是校園食品安全重要的一環。會昌縣教體局安全股股長、營養辦主任王聯勝說:“過去,不少學校食堂食材配送模式繁雜,來源分散,監管難度大。現在,我們通過招標,建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營養午餐、早晚餐及幼兒園食堂合格食材供應商庫,實現食材集採統購。”
贛州市盛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是食材供應商之一,負責會昌縣46所學校早餐和午餐的食材供應。“我們對每一批次食材都嚴格檢測,檢測合格才能入庫,生產、運輸全程溫控。”公司負責人胡海平說。為保障服務質量,有關部門對入庫企業實行動態考核,定期綜合評估配送食材質量、性價比和師生家長滿意度,對不達標的企業,立即終止合同並清理出庫。
與此同時,會昌縣大力推進標准化食堂建設與管理,選取7個中小學(幼兒園)為示范,從食堂環境布局、廚具設備添置、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打造標准化食堂﹔建立“三長帶頭、五級聯防”責任體系,實行食材閉環式質量管理,升級“互聯網+明廚亮灶”平台,讓校園餐制作全程可視﹔引入社會監督機制,通過陪餐、晒餐等方式,提高校園餐飲整體水平。
校園餐不僅要吃得飽、吃得好,還要吃得明白。在學生餐費管理上,以往,學校開學預收餐費,存入個人賬戶,學期末結算退費,這種方式統計粗放,容易出現退費不及時、資金挪用等問題。為改變這一狀況,會昌縣投資200多萬元,在88所學校推廣校園食堂智能化“刷臉”就餐系統。
在會昌縣站塘中學,孩子們已習慣全新的就餐方式——站在取餐窗口前,不用掏卡、掃碼,刷臉設備便能自動識別身份,完成支付,家長也能通過手機銀行查看孩子當天的就餐消費記錄。“現在學校的飯菜干淨又有營養,價格透明公道,作為家長,特別放心。”學生家長周娟愛的話,道出了家長們的心聲。(劉兆春 記者 侯藝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