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勇立潮頭奮楫行

——江西宜春豐城市“三化”轉型促縣域國企改革紀實

2025年04月07日16:23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江西省唯一擁有母子兩家信用評級均達到AA+的縣級國有企業,江西省“工人先鋒號”、宜春市“五一勞動獎狀”……走進地處贛江之濱的豐城發投集團,榮譽牆上各級各類獎旗獎牌令人目不暇接,這不知凝聚著該市發投集團干部職工多少智慧、心血和汗水。近年來,江西宜春豐城市善借國資國企改革東風,以黨建為引領,聚焦實體化、市場化、效益化“三化”轉型,充分發揮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為縣域經濟注入新動能,勇立潮頭,揚帆遠航。

發掘源點 聚焦“三化” 一張藍圖繪到底

唯“變”所適,革故鼎新。為破解市場活力不足、產業規模不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缺乏等發展難題,豐城市按照省國資委和宜春市要求,通過源點布局推動國有企業集團和子公司協同互補、同向共進,推動“三化”轉型。

以實體化為根基。曾幾何時,該市同類國企佔據不同業務板塊,沒有打破“鐵路警察叔叔、各管一段路途”老格局,企業之間缺乏溝通協作,存在“散、小、弱、缺、虧”現象。針對此類問題,該市圍繞去空心化、去平台化,開展融資平台優化升級行動,推動農投公司、龍津洲公司、安居公司、劍邑建設公司4家企業退出融資平台名單。按照“一企一業、一業一企”要求,明確主責主業,構建“2+N”市屬國企發展新格局,即以發投集團、產投集團“2”家集團為母公司,根據業務板塊厘清主業的“8”家子公司協同運營。組建建工、設計、集採、人才等多家市場化專業運營公司,將河道採砂、採石礦、煤層氣開採等特許經營權注入國有企業,通過劃轉商鋪、廠房等經營性資產1618處使每年租金收益5000余萬元,採取直投或設立產業基金,為123家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市屬國企實現由“融資端”向“投資端”轉變。

以市場化為導向。打造“千億百年現代企業”願景,設法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去行政化、去機關化,走市場化之路。在搏擊市場化競爭浪潮中,該市聚焦四力:聚焦提升運管效力,推進集團管控模式與組織架構再調整、流程再構造﹔聚焦完善治理能力,健全現代企業制度﹔聚焦激發企業活力,深化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聚焦強化考核發力,對標省內一流企業管理體系。通過“四力”推動,一方面實現政企分工、自主經營、收益平衡,達到“一項目一平衡”成效,壓減壓縮層級企業16戶。另一方面推行市場化薪酬考核管理辦法,市場化引進人才267名,經過考核末位淘汰員工20多名,薪酬考核差異化最大超10萬元/年,市場化營收佔比超過50%。

以效益化為目標。提質增效是國企改革“試金石”,該市通過信息化建設、閑置盤活、風險防控等手段,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經營能力,實現效益最大化。一方面清理整頓不具備競爭優勢、缺乏發展潛力的非主業、非優勢企業(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推進“僵尸企業”出清﹔另一方面搭建市屬國企預算管理平台,上線資產管理系統,使國有資產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字准。據悉,通過開展資產盤活專項行動,盤活資產247處,盤活面積9.5萬平米,市屬國企整體出租率達到80.2%﹔通過建立投決委、風審會制度,源頭把控投融資、工程建設項目風險,已審核項目499個,為總值441億元的項目站好崗、守好責。

夯實支點 聚力“民生” 一門心思謀發展

隨著“三化”轉型不斷推進,豐城市國資領域經濟與社會效益逐漸凸顯,把“服務百姓民生”作為支點,撬動國資國企在城市建設、城市運營和產業投資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著力打造優質人居和營商環境,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賦能縣域基礎設施,爭做城市建設者。投資13.6億元建設市民中心、體育公園、文化中心、農貿市場等城市配套設施,完善提升城市運營功能﹔建設總用地面積15.3萬平米的高鐵站前廣場,改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投資3.8億元建設垃圾發電站,日可處理垃圾1200噸,在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時,減輕對一次性能源的依賴……該市國企領域統籌完成各類工程建設項目144個,總投資金額210億元,極大促進了該市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提升了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提高市民幸福指數,爭做城市運營商。城際之間有“豐城-南昌”168公交專線,城區內有4000余輛“豐城出行”“劍邑出行”共享電單車,新建18個停車場和180余台新能源充電設備,市民出行多便捷﹔建成保障性住房12109套,城中村改造住房3142套,市民住得多舒適﹔“一公裡”教育網點,9個獨立用地菜市場,22所新增學校,市民生活多便利﹔開展藥品耗材集採,涉及產品數296個,節約採購金額2366.6萬元,直接讓利老百姓,市民醫療多便宜……樁樁件件暖民心,這都是國資國企為增進縣域民生福祉帶來的實質性變化,彰顯出該市在城市建設中沒有貪大求洋,而是從切實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出發。

夯實縣域發展根基,爭做產業投資人。“映山紅行動”解決了優質企業資金困境,籌資1.5億元紓困基金緩解了華伍股份短期資金周轉,投資參股江西格林循環1.5億元支持股改上市,設立10億元產業基金投資黑洞光電、易寶軟件等投資入園企業,支持園區新興產業發展,建成並運營標准廠房200萬平米,通過融資租賃、“四通一貸”等方式投資支持經營主體500多戶……該市國資領域充分發揮產業投資主體作用,“夯基壘台”助力企業“好戲連台”,為“1+N”現代特色產業體系發揮支撐作用。

打造亮點 聚心“黨建” 一鼓作氣譜新篇

去年10月14日,豐城市城開集團正在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層競聘上崗活動,競聘職務9個,現場通過演講、答辯等方式展示競聘者的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這是該市在黨建引領下,創新國資國企人才選拔機制的一次積極嘗試。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也是“三化”轉型工作取得實效的根本保障。該市將黨建工作寫入國企章程,把黨委研究作為企業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不斷改進市場化經營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推動清廉國企建設走深走實,打造國資領域黨建品牌三大亮點。

打造一系列黨建品牌。圍繞自身主責主業,該市國企領域精心打造“以五心造五星”“三零三型”“合心筑創”等9個黨建品牌,將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高高飄揚在重大項目上。通過將黨員帶進關鍵崗位,在該市國企56人鄉村振興項目結對幫扶隊伍中,黨員就有46人。

實行二套約束激勵法。一方面開展廉潔工程建設,將總投資41億元的16個項目納入廉潔工程管理,源頭把控國企領域重大項目廉潔風險,不留“暗門”,不開“天窗”,推動清廉國企建設進行到底。另一方面探索項目激勵分成試點,開展股權投資、廠房和開發性住房項目比拼,用績效考核全面激發人員活力。

推進三項制度大改革。以黨建為引領,推動國企領域勞動、人事、分配制度等大改革,全面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引進職業經理人6名,讓更多“行家裡手”為國企“大顯身手”。(袁銳)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