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規劃 靶向修復
吉水文化賦能煥發老街新活力

青磚黛瓦映鄉愁,古韻新風競風流。近日,記者走進吉水縣上下老街歷史文化街區,隻見修葺一新的解縉故居內,游客駐足品讀這位“大明奇才”的詩詞墨寶﹔非遺大集上,手藝人現場展示廬陵剪紙、竹編技藝﹔夜色中的“廬陵華章”燈光秀,以光影勾勒千年文脈……
從昔日破敗的危舊小巷到如今游客如織的網紅打卡地,吉水縣以“繡花功夫”探索老街更新模式,建立起精准規劃、靶向修復、文化賦能機制,走出了一條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共生共榮的新路徑。今年1月1日開街以來,老街累計接待游客超160萬人次,營業額突破2000萬元。
吉水縣將上下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項目作為重要民生改革工程,建立政府主導、國企運作、專業化團隊運營的推進機制。成立由縣委主要領導任指揮長的項目指揮部,組建協調聯絡、項目建設、招商運營等6個工作專班,明確縣屬國企負責資金籌措、搬遷騰退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並引進知名文旅企業承擔項目策劃、招商運營等全過程委托管理,破解項目多年“提而未動、久拖不決、毫無進展”難題。
為使老街改造真正讓群眾滿意,項目指揮部發放調查問卷和意見征求表1萬余份,召開周邊居民和商戶意見征求會20余場,收集意見300余條,對項目設計方案進行精准規劃。“現在政府把老房子修得漂漂亮亮,連水電管網都弄得明明白白,這才是為老百姓辦實事。”老街居民楊冬民感慨地告訴記者。
遵循“隻搞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原則,吉水縣組建“古建醫生”服務隊開展“靶向修復”,對街區內每棟房屋的質量現狀、歷史淵源、功能作用等情況進行詳細分析,並拆除阻礙歷史空間滲透的冗余建筑20余處,打通傳統民居與當代生活的功能壁壘。對解縉故居、旌忠祠、春雨堂等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採用傳統工藝修繕,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樣式及功能,並新建四牌樓、游客服務中心等場所,對店鋪門牌進行統一規劃設計,確保整體風格渾然一體。“從外面看古色古香,裡面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老街茶館經營者黃娜娜高興地說。
在此基礎上,吉水縣充分發掘廬陵文化、解縉文化內涵,以文化為街區賦能。不僅常態化舉辦非遺大集、文藝演出、研學、休閑游等文化活動,還開發餐飲美食、國潮零售、休閑娛樂、酒店民宿、文創研學、沉浸體驗等六大業態,打造“廬陵華章”燈光秀、9D影院、主題市集、情景巡游等場景。目前,老街成了該縣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地標,房屋商鋪簽約率達75.6%。(全媒體記者李歆 通訊員歐陽詩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