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新型肥料火了 優質種子多了 農藥用量少了

這家農資店,如何做到一天進賬20萬元(身邊的經濟故事·賬本裡的春耕變化)

本報記者 門杰偉
2025年04月09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吳所懼在展示良種玉米。本報記者 門杰偉攝

  晌午,吉林省鬆原市寧江區大窪鎮朝陽村的村道旁,農資店經營者吳所懼送走上午最后一批購買農資的顧客,拿出賬本算起了收支情況。

  開店至今近30個年頭,吳所懼家農資店的銷售范圍涵蓋周邊20多個村屯,2000多公頃的耕地。每年春耕時,2個600多平方米的倉庫內,化肥、種子、農藥等各類農資擺得滿滿當當。

  走進店面,一袋袋化肥靠牆堆起。“化肥熱銷期,每天能賣出60噸左右。”吳所懼翻找賬本中的記錄,“最多的一天賣了1596袋化肥,進賬207480元。3月到4月是一年中的旺季,預計化肥總銷量能有3000噸左右,進賬近1000萬元。”

  “目前,穩定性肥料等新型增效肥料的銷售佔比達八成以上,且連年提升。”吳所懼說起了化肥銷售市場的變化。前些年,當地農民選用的多是普通肥料,肥料利用效率低,還需要多次追肥,對環境也有影響。

  近年來,隨著高標准農田建設持續推進、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的應用,穩定性肥料愈發受農戶歡迎。“肥效長,全年隻用施一次,還能改良土壤,為微生物提供適宜環境,綠色農資可以更好地保護黑土地。”吳所懼說,一袋穩定性肥料的價格約130元,較傳統肥料貴10元左右,但施肥效果更好,是目前主要的進貨品類。

  還有一個新變化,農民對肥料中各類元素配比的要求更精准。“春節一過,農技人員會免費對各鄉鎮的土壤樣本檢測,為土地‘號脈開方’。”吳所懼的進貨賬本裡,元素配比各異的穩定性肥料有八九種,“因地施肥,精准施肥,每畝所用化肥更少了。”

  每畝化肥用量少了,會不會影響店裡的生意?說話間,引擎轟鳴聲由遠及近,上午到各村屯運送肥料的貨車開回店裡。“我們店主營新型增效肥料,整體需求提升了,現在越賣越好。特別是大客戶、大訂單越來越多。”吳所懼說,隨著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推進,不少合作社、聯合社一次訂購一車乃至數車肥料。

  “一車肥料就有35噸、850袋左右化肥,至少能覆蓋500畝的耕地。”吳所懼介紹,推算今年合作社購買的化肥預計能提升到1000噸左右,佔全部銷量約1/3。這些年來,為更好適應市場新需求,他跟種植大戶們合作,化肥不進倉庫,直接從廠家拉到地頭。“每袋化肥便宜2元錢,我也省了入庫管理的成本,規模經營讓我們兩邊都受益。”

  化肥銷售穩中有增的同時,吳所懼預估有機肥最多隻能賣60噸。

  有機肥為啥賣得不好?“政府都給俺們准備好啦。”朝陽村黨支部書記楊志國介紹,寧江區為持續推進黑土地耕地質量提升,運用2024年中央耕地建設與利用資金,集中連片推廣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為農戶購買有機肥、提供施肥服務。據了解,寧江區總共有6.1萬畝的耕地享受了該項政策。

  種子賣得咋樣?“現在銷量少,上午賣了不到10袋,銷量都集中在幾個月前。”吳所懼說,種子這一“芯片”愈發受到農民重視。去年秋收時,吳所懼牽頭舉辦了一場糧食高產競賽,邀請十裡八鄉的種植大戶前來參賽、觀賽,現場評產量、當天下訂單。一些高產高質品種,在去年秋天就賣出去7000多袋,佔春耕前種子總銷量的約50%。

  相比新型增效肥料、優質種子,店裡的農藥區域冷清不少,整個上午都無人問津。“今年春耕以來,除草劑等農藥的銷售同比下降兩成。”吳所懼說,如今區裡組織無人機飛防等技術服務,指導農戶科學、合理、適量使用農藥,優質種子也有了更強的抗病抗害特性。

  午飯過后,農資店裡又熱鬧起來。“化肥、種子還得繼續進貨,新技術也得跟蹤了解。農業現代化的春風拂面,未來新變化多著呢,得提前適應!”合上賬本,吳所懼起身迎向顧客……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