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甲亢哥”直播看中醫藥文化“破圈”(民生觀)

講好中醫藥故事,以開放心態擁抱現代話語體系,讓傳統智慧與當代科學對話
近期,美國網紅主播“甲亢哥”的中國行在海內外社交媒體上獲得關注。這名00后博主在四川成都到同仁堂診療的經歷,成為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的生動注腳。
一場直播,助力中醫藥文化走出去。經過把脈,中醫診斷他的脈象平和,為“甲亢哥”正了名——沒有甲亢,而且沒有積食,胃口好﹔經過針灸,他的頭疼症狀明顯緩解。在直播鏡頭下,中醫療效一下子就實現了“破圈”傳播——沒有儀器,不用化驗,看上去就是手搭搭腕、扎幾根針,竟然能診斷並治療某種疾病。在眾多海外網友面前,中醫藥文化的魅力直觀可感。
療效是“金標准”。從青蒿素造福全球患者到中醫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全球醫學綱要,中醫藥用一個個“可驗証的答案”回應質疑:在肯尼亞,抗瘧中藥讓兒童死亡率下降﹔在匈牙利,針灸被越來越多民眾接受﹔在巴黎奧運會,多國運動員身上的“拔罐印”讓全球觀眾見証東方療法的實效。中醫藥的“破圈”,是一場以療效為根基的文化自信展示。
此次診療的另一亮點,是中醫館助理醫師羅妍莉的精准翻譯。面對“氣血”“經絡”等專業術語,這名精通英、日、法等多國語言的醫師用生動的表述,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健康科普。這很有啟發性。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既需要深諳傳統文化的“耕耘者”,也需要掌握國際表達的“傳播者”。將中醫藥術語轉化為便於老百姓理解的話語,推動推拿針灸與現代健康理念產生共鳴,中醫藥才能真正走入大眾日常生活。
在免簽政策推動下,更多海外人士便利來華,有機會親身體驗中醫藥:健康日活動讓他們感受中醫按摩推拿,中藥茶飲與義診讓他們體會“治未病”理念……通過自帶流量的國際傳播者,中醫藥得以向世界展現科學性與實用性。
講好中醫藥故事,我們要以開放心態擁抱現代話語體系,讓傳統智慧與當代科學對話,讓中醫藥作為守護人類健康的一劑“良方”更好發揮作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