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永修94.4%永久基本農田完成改造

高標准農田賦能現代農業

2025年04月15日08:23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季春時節的永修縣雲山集團東新農場,植保無人機在稻田上空往來穿梭,精准施撒肥料。種糧大戶丁祖慶輕點手機屏幕,田間土壤墒情、作物長勢等情況盡在掌握。“我這600畝水稻全部實現了智能化管理,今年一季稻畝產突破1200公斤不成問題。”丁祖慶信心滿滿地說道。

  這份底氣的背后,是永修縣十余年來扎實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的豐碩成果。2011年以來,該縣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44萬畝,佔全縣永久基本農田總面積的94.4%。

  在高標准農田建設中,永修縣打破農田“碎片化”困局,構建規模化格局。針對傳統農田建設“多頭管理”的問題,該縣創新“123N”管理模式,即成立縣級統籌指揮部,建立縣鄉兩級法人制度,劃分三大建設片區,組建百人專業團隊,將分散的農田整合為規模化的“大棋盤”。目前,該縣高標准農田平均地塊面積達5.6畝,機械化作業效率顯著提升,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首批高標准農田遙感監測試點。

  為避免“重建輕管”問題,永修縣建立了覆蓋全縣的數字化系統,整合了近600台套物聯網設備、287名專職管護人員,實現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同時,在管護制度上大膽創新,將建后管護納入鄉鎮績效考核,創新“三金合一”資金保障機制,即財政每畝配套30元管護經費,農業水價改革結余資金反哺30%,土地流轉收益提取1%。

  為提高農田的綜合效益,永修打破“單一產出”局限,釋放“乘數效應”。積極發展“稻蝦共作”等種植養殖模式,目前,該縣“稻蝦共作”面積近30萬畝,相關產業鏈年產值突破40億元。此外,建立“建設—流轉—反哺”的良性循環機制,高標准農田流轉率達98%,推動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實現農田經濟效益的多重提升。

  近日,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永修縣2023年度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在省級績效評價中獲評全省優秀等次,這是該縣高標准農田建設工作的成效體現。以此為新起點,永修縣正加快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轉型升級,著力探索規模適度、形式多樣、功能完善的發展路徑,通過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業態豐富、效益顯著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全媒體記者周亞婧 通訊員鄭文斌)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