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抬高農田 抗澇增產

——樂平水利樞紐破解“建水庫必淹田”的難題

2025年04月15日08:24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取土抬田的繁忙場景。記者 徐黎明攝

  春風吹過新生的田野,播種機駛出筆直的軌跡。4月12日,樂平市眾埠鎮尚濂咀村的田野上,旋耕機的轟鳴聲打破了春日的寧靜,這片272畝經過“拔高手術”的農田正式通過綜合驗收,標志著國家重點水利工程——樂平水利樞紐的庫區防護和抬田工程進入春耕實戰階段。作為樂平水利樞紐的核心配套項目,施工方已累計向當地交付957畝抬田農田,破解“建水庫必淹田”的難題。

  防護與抬田工程相結合

  一直以來,樂安河流域洪水災害頻發,給當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近年來,樂平市對部分聯圩進行了除險加固,防洪標准得到提升,但樂安河下游防洪減災體系仍不完善。另外,樂平市城區和重點城鎮防洪基礎設施也不能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樂安河流域年均洪災損失超億元的現實,催生了這項總投資42.61億元的國家重點水利工程,其中抬田工程投入10億元。據了解,抬田工程作為該水利樞紐的核心配套項目,旨在通過科學手段抬升農田高程,抵御洪澇災害,同時實現耕地零損耗。

  “傳統水庫建設往往伴隨耕地淹沒,而我們用‘填土長高’的方式破解了難題。”江西省虎山水利工程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飛指著新筑的防洪堤介紹。工程創新採用“庫堤結合”模式,建成29個獨立防洪保護圈,形成總長60公裡的“防洪長城”,使5.68萬居民、623萬平方米房屋獲得防洪保障。

  新增庫區內耕地1800畝

  “當初說要把田‘墊高’,我以為是天方夜譚。”村民張建國回憶起2023年工程啟動時的情景。為消除疑慮,樂平市組織400余名村民赴峽江縣參觀,看到抬田后水稻畝產突破650公斤的現實,78戶村民當場簽下同意書。

  據設計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抬田工程採用“耕作層剝離—基礎填筑—黏土防滲—耕作層回覆”四步法,通過填土的方式將耕地墊高,即先將可耕作的熟土層撥開,囤放在一邊,再往地裡墊上從別處挖來的新土,最后把耕作層的熟土蓋上去。這樣,既保留土壤肥力,又通過鋪設黏土層確保水分涵養。

  更引人注目的是,該工程創造性地將施工棄渣轉化為抬田基礎材料,既降低30%的填筑成本,又實現“零棄渣”環保目標,累計消化土方超18萬立方米。

  “樂平水利樞紐庫區計劃總抬田面積13285畝,抬田后將新增1800畝耕地儲備資源。”潘飛說,抬田工程涉及4個鄉鎮,僅眾埠鎮就有1萬畝。通過重構溝渠道路、配套智能灌排系統,抬田片區形成“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准農田,預計糧食畝產提升15%以上。

  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潘飛說,此次交付的957畝抬田位於眾埠鎮尚濂咀和下灣抬田片,經檢測,土層厚度與肥力,均達優質耕地標准。

  站在尚濂咀村的高處俯瞰,新農田的肌理清晰可辨:田塊按30畝/單元標准化劃分,地下埋設的陶瓷透水管構成隱形排水網絡。這種設計使農機作業效率提升40%,同時降低漬害風險。更深遠的影響在於,工程實施的金屬污染耕地治理,使3702畝重金屬超標的農田重獲生機。

  “抬田不是簡單墊高,而是再造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潘飛信心滿滿地說,“我們預留了觀光步道接口。”潘飛透露,他們正在與文旅企業洽談,計劃打造“春賞油菜、秋收稻畫”的農旅綜合體。隨著13285畝抬田計劃逐步落地,一條兼顧糧食安全、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正變得清晰可循。(記者 徐黎明)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