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南昌以“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讓一方鄉土孕育特色產業

2025年04月15日08:26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夢飛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區的工人正在打包蘆筍。記者 陳 璋攝

  春意盎然的四月,南昌鄉村處處涌動著產業振興的熱潮。在安義縣赤石村的雙孢菇基地,雪白的菌菇如珍珠般綴滿菌床﹔在新建區西崗村的蘆筍大棚裡,主播們正將清晨採摘的蘆筍銷往全國﹔南昌縣岡上鎮的鴨苗孵化車間內,破殼而出的雛鴨即將發往各地……近年來,南昌市以“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為抓手,推動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為鄉村振興賦能。

  產業強鎮 做優做特

  近日,南昌縣岡上鎮苗旺幫扶車間內,1.6億羽鴨苗發往全國。這個曾以散養為主的傳統鴨鄉,如今已形成從育種到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帶動近5000農戶增收,成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

  在苗旺實業近2萬平方米的孵化廠房裡,1000台智能孵化箱晝夜運轉,麻鴨、花邊鴨等雛鴨破殼后經疫苗注射,15天即可出售鴨苗。“過去農戶散養年出欄不過萬羽,現在僅我們企業年銷量就達1.6億羽。”企業負責人黃志勇介紹,2020年獲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后,企業投入3000萬元升級的現代化禽苗生產線,使孵化效率提升20倍。

  岡上鎮創新構建“四聯機制”:龍頭企業聯合作社、合作社聯家庭農場、農場聯農戶、協會聯市場。通過苗旺產業化聯合體,已吸納8家合作社、4856戶農戶加入產業鏈,戶均年增收2.3萬元。在曲湖村脫貧戶吳愛珍的鴨棚裡,企業統一提供的500羽種鴨正茁壯成長:“公司包技術、包回收,我們隻管養,一年能賺4萬多元。”

  打造農業產業強鎮,正是南昌鄉村振興的有效舉措。該市以“一鎮一業”為主抓手,突出區域農業特色,申報創建南昌縣岡上水禽、進賢縣李渡鎮白酒等5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2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和30個市級農業產業強鎮,形成了國家、省、市農業產業強鎮梯次培育格局。

  “我們選擇一批農業特色產業基礎良好、產業布局科學合理的重點鄉鎮,創建農業產業強鎮,以強帶弱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南昌市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盤活資源 村村有“品”

  連日來,在安義縣石鼻鎮赤石村的溫室大棚裡,工人們正忙著採收雙孢菇。這個由江西林武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的菌菇產業基地,去年實現銷售額650萬元,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明星項目”。

  “我們看中的就是這裡的農業循環優勢。”公司負責人林武生介紹,安義作為產糧大縣,豐富的秸稈與牛糞正是培育雙孢菇的優質原料,發酵后的菌渣還能還田作有機肥。在當地政府用地審批、資金扶持等政策助力下,基地已建成20個標准大棚,年產草菇180噸、雙孢菇240噸,並試種高價值的羊肚菌等新品種。

  更讓村民欣喜的是,這個“蘑菇工廠”帶來了實打實的收益。基地長期有20名村民務工,人均年增收3000元。村民劉貴根去年建起6個大棚,“一個棚一季就能收入5萬元,基地還保底收購,心裡特別踏實。”

  這僅是南昌市利用“一村一品”助推鄉村振興,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的縮影。去年,該市1153個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6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232個村邁入“百萬俱樂部”,28個村更成為千萬級“超強村”。從赤石村的菌菇大棚到廣袤田野,南昌正通過盤活鄉土資源、培育特色產業,讓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寬。

  龍頭帶動 產業升級

  “這種現採現發的精品小筍,超市每公斤賣40多元,直播間隻要半價!”4月13日,在地處新建區石埠鎮的夢飛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區的蘆筍基地裡,主播的熱情推介引發搶購熱潮。這場火熱的直播帶貨,正是西崗村從原來的省級貧困村變為“希望之村”的生動注腳。

  曾經的西崗村面臨著傳統農業的困境。石埠鎮雖有種植蘆筍的傳統,但落后的露天種植方式導致產量低、品質差,農戶積極性持續走低。轉機出現在2020年,當地政府引入能人李建返鄉創業,同時村集體投資建設現代化種植大棚,以“企業+村集體”模式實現雙贏——村集體經濟收入從5萬元飆升至56萬元,農戶獲得穩定分紅。目前,西崗村建成1500畝核心示范區、100畝育種基地,年產值突破2000萬元。

  夢飛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區還通過與省農科院的深度合作,研發六七個新品種,產品更打入盒馬鮮生等中高端市場。“從育種到銷售的全產業鏈升級,讓我們的蘆筍實現了優質優價。”李建介紹說。

  如今,“蘆筍年年高,生活年年好”不僅是西崗村民的朴實心願,更成為南昌市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南昌市通過政策杠杆撬動產業升級,市級財政安排5060萬元專項資金,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施梯度獎勵,推動全市形成423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的產業集群,其中17家躋身“國家隊”,5家登陸主板市場。這種“強龍頭、補鏈條”的發展思路,正助力更多鄉村像西崗村一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記者 陳 璋)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