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將優質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2025年04月16日08:12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基層治理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省各地聚焦民生領域“關鍵小事”,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將優質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勾勒出一幅幅溫暖人心的民生畫卷。

  搭建居民“議事廳” 群眾訴求“商量辦”

  “發電廠小區裡沒有電動車棚,一進入單元門樓道,就仿佛走進了車棚,群眾進出很不方便且不安全,能不能安裝一些充電樁?”近日,九江市潯陽區金雞坡街道發電廠社區居民“議事廳”內格外熱鬧,居民們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通報上周小區裡的“大事小情”。

  如何幫助群眾辦好“關切事”?潯陽區探索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機制,對社區層面能夠解決的問題,“三方”分工及時處理﹔對社區層面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社區匯總上報街道,街道“吹哨”,相關職能部門“應哨”處置﹔對涉及多部門或群眾反映強烈的“疑難雜症”,召開“3+N”聯席會議,邀請相關部門、群眾代表列席共商推動解決。

  發電廠小區群眾的訴求上報后,潯陽區住房城鄉建設局立即在全區開展“車棚工程”行動,及時安裝110余個車棚、2700余個充電插口。2024年,潯陽區共召開“三方聯動”例會和“3+N”聯席會議820余場(次),累計解決各類群眾訴求7000余件,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織密基層“治理網” 服務群眾“零距離”

  “要宣傳醫療保險政策,引導大家繳費﹔還要去村民家調解矛盾,讓他們坐下來把事情聊開……”早上8點,劉友芳在翻看手機裡的待辦事項后,快步走向村民家中。作為興國縣隆坪鄉高園村第六網格網格員,她的工作日志總是寫得密密麻麻——政策宣傳、矛盾調解、隱患排查、代辦服務……每一件都是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關鍵小事”。

  在隆坪鄉,像劉友芳這樣的網格員還有200余人,他們用心傾聽群眾訴求,幫助群眾解決“心頭事”,把黨的好政策送到田間地頭、傳遞到千家萬戶。從幫助老人代繳水電費,到協調鄰裡間的矛盾糾紛﹔從入戶排查安全隱患,到手把手教村民使用電子醫保,網格員們既是政策落地的“宣傳員”,又是民情收集的“信息員”,更是矛盾化解的“調解員”。

  近年來,興國縣著力打造“村黨組織-包聯鄉干部-網格長-網格員-聯系戶”五級治理體系,以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劃分農村網格3500余個,推動人員力量、服務事項在網格整合集聚,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2024年以來,該縣組織網格員開展宣傳活動20萬余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9000余條,惠及村民12萬余人。

  干部入戶“聽民聲” 基層治理“添活力”

  “以前在辦公室等問題,現在到田間地頭找問題。”這是永新縣坳南鄉干部開展“入戶聽訴”后的共同感受。從“坐等上門”到“主動敲門”,變化的不僅是工作場景,更是為民服務的初心與擔當。

  翻開最近一個月該鄉的《入戶聽訴匯總台賬》,一組數據格外亮眼:3月份入戶走訪1464戶,累計解決群眾訴求69件,其中基礎設施類4件、民生保障類58件、矛盾糾紛化解類7件,村民滿意度98%。

  為激發干部干事熱情,坳南鄉創新推行干部積分制考核機制,推動干部下沉一線、政策直達基層、服務精准對接。干部每解決一件民生實事,不僅收獲群眾笑臉,更累積考核分值,形成群眾獲益、干部加分的良性互動。

  村口堵路的石墩鏟除了、困擾村民多年的灌溉難題解決了、模糊多年的山林權屬界址有了劃分……這些寫在山水間的變化,成為干部“入戶聽訴”最生動的注腳。(記者 盧瑛琦)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