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江西靖安:從“機器換人“到“數據換腦“的“智變“之路

2025年04月16日17:02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近日,走進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合力照明公司的智能車間裡,機械臂靈活地組裝著燈具,5G連接的傳感器實時監測著每一道工序的質量數據。廠長李平指著大屏幕上的數字看板說:“以前靠老師傅的經驗把關,現在靠數據說話,次品率從3%降到了0.5%,訂單交付周期縮短了40%。”這樣的場景,正是靖安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生動縮影。

政策“點火”:80家企業集體“上雲”

2024年底,靖安縣積極利用省、市級促進工業發展政策,為企業爭得1000萬元專項資金,企業數字化改造最高可獲50%補貼。政策一出,立即點燃企業熱情。“我們算過賬,政府補貼后,引進的智能檢測系統18個月就能回本。”杰浩工具財務總監鄒海燕說。

縣裡還組建了“數字特派員”隊伍,16名干部和三大運營商專家,跑遍了全縣80家規上企業。在雨田園藝,特派員發現其倉庫管理混亂,立即對接服務商開發了WMS系統,庫存周轉率提升了65%。截至今年4月,全縣規上企業診斷覆蓋率100%,23家企業啟動改造,數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

標杆“領跑”:從“機器轟鳴”到“數據流淌”

在江西東南交聯電力電纜的智能化生產車間,5G+工業互聯網平台正在高效運轉:每批次電纜產品經過檢測工位時,高精度傳感器配合MES系統,能在30秒內完成導體直徑、絕緣厚度、外徑偏差等28項關鍵參數的自動採集與分析。“這相當於為每米電纜都裝上了'數字質檢官'。”公司副總柳紅穎介紹,通過SCADA系統與PLC的深度集成,實現了生產工藝數據自動採集率達到96%,關鍵工序良品率提升至99.3%。

這樣的標杆案例正在形成“雁陣效應”。今年縣裡組織6場“數字游學”,帶中小企業主實地觀摩。友和食品老板楊清遠參觀后,立即引進了ERP系統:“看到同行用手機就能監控全國庫存,我再不轉型就要掉隊了。”目前,全縣已申報3家省級“小燈塔”企業,帶動17家配套企業跟進改造。

診所“把脈”:開出數字化“中藥方“

“您的生產線就像氣血不暢,得先打通'數據經脈'。”在靖安工業園區“數字診所”裡,電信專家張工正在為天工電磁線“問診”。這種“中醫式”服務很受中小企業歡迎:先做“體檢”——免費診斷,再開“藥方”——定制方案,最后“調理”——分步改造。

針對資金緊張的企業,診所還創新“先用后付”模式。盛億包裝嘗試了這種模式,首期僅支付10萬元就上了MES系統,按生產效率提升比例分期付款。老板盛孔建算了一筆賬:“改造后能耗下降12%,相當於每月白賺2萬電費。”

人才“破冰”:小縣裡長出“數字新農人”

轉型最大的攔路虎是人才缺口。至遠科技是靖安縣本地培育的新興信息技術公司,創始人張振南帶著20人團隊專門開發“土味數字化”方案。“我們給本地企業做改造,就像老裁縫改衣服——哪兒該收哪兒該放,門兒清。”他帶著團隊研發的“數據採集器”,智能化分析預測設備故障,幫5家企業減少停機損失超百萬元。

未來已來,數字沃土孕育新質生產力,靖安的數字化轉型已初見成效:工業雲平台接入企業突破60家,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8%,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但縣工信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熊琴琴清醒認識到:“這就像登山,越往上越難。下一步靖安縣工信部門將重點攻克數據孤島,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數據互通。”這場靜悄悄的“數字革命”,正在重塑靖安制造的基因。從車間的傳感器到雲端的工業大腦,從老師傅的榔頭到年輕人的算法,傳統制造業在這片土地上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舒博藝)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