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職校學生更“吃香”

撫州市臨川區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依托臨川旅游商貿中等專業學校,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引導力度,致力於讓更多的人擁有一技之長並實現人生價值。
“我們瞄准師資、專業、就業三個方向,通過引進優秀專業教師、設置特色專業、提高就業率等方式,讓職校畢業生成為就業市場的‘搶手貨’。”臨川旅游商貿中等專業學校黨總支書記邱國文說。
專業設置:精准對接市場需求
4月15日,在臨川旅游商貿中等專業學校汽車電氣實訓室,24級汽修2班學生鄒知睿正在車身電氣系統實訓測量終端上檢測著車身電路數據,身旁的實訓設備正是汽車車型的電氣系統。“這些設備與企業車間完全同步,我們畢業后可以直接上手。”鄒知睿的自信源於學校的“沉浸式”教學模式——該校將奇瑞、比亞迪等企業的真實生產場景引入校園,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學生三年都可以進行實操訓練。
作為全國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該校汽車維修專業與、比亞迪、奇瑞汽車共建定向班,年均輸送150名技術人才。“我們的課堂就是微縮版汽車生產線。”專業課教師陳俊站在實訓室內,指著各項設備說道,“從底盤系統實訓測量終端到自動空調系統實訓終端,每一個教學模塊都對應真實的生產環節。學生們不是在學習抽象的理論,而是在真實的汽車產品上實操,系統性地掌握從零部件認知到故障診斷的全流程技能。”
目前,該校13個專業中,電子應用技術(SMT技術、激光雕刻、3D打印)、幼兒保育等3個國家級示范專業已形成品牌效應,首飾設計與制作專業畢業生更在廣東省四會市的玉雕行業嶄露頭角。
“我們與21家企業建立深度校企合作關系,共建29個訂單班,形成了‘專業對接產業、教學對接崗位’的特色辦學模式。”該校副校長劉賓發介紹。其中,電子應用技術(SMT技術、激光雕刻、3D打印)、幼兒保育等3個國家級示范專業已形成品牌效應,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分別與江西文泉智能裝備、英特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定向班,計算機應用(自動化控制方向)專業與長信科技開設訂單班。
名師薈萃:工匠精神薪火相傳
“雕刻湯顯祖《臨川四夢》人物,誤差不能超過0.1毫米。”在該校徐殿成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三年級學生鄒贊正在雕刻刀下“復活”《牡丹亭》主角杜麗娘。這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立下嚴規:學生三年須完成450件玉雕作品方能畢業。“工匠精神就是千萬次錘煉形成的肌肉記憶。”徐殿成說。
這樣的嚴師在該校並非個例。幼兒保育專業帶頭人陳靜玲,二十年前便押注職業教育賽道,帶領團隊打造的《手工紙藝》課程成為江西省精品在線課程,其主編教材被全國百余所職校採用。在“名師工作室”機制下,學校形成“大師帶教師、教師帶學生”的傳承鏈,近三年培養出12名市級骨干教師,帶出的學生在省級以上技能大賽獲獎47項。
目前,該校成立了4個名師工作室,由資深中職教師陳靜玲、國家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徐殿成、心理咨詢師黎麗萍和文化組英語組曾永清領銜,採取“以老帶新”的教師培養模式。全校已有16對教師結成師徒對子,形成了“大師帶教師、教師帶學生”的傳承鏈。
“正是這種傳幫帶的師資培養機制,讓我們的教師隊伍越來越強。”劉賓發表示,“從國家級大師到市級骨干,再到青年教師,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梯隊。”
就業保障:練就100%就業率
“專業就業前景讓我們家長很放心。”一位學生家長表示。其中,模具制造技術專業與東莞長江電腦制品有限公司和啟懋精密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辦學。2024年,該專業就業率達到100%,企業反饋學生專業素質過硬,能快速適應企業技術升級需求。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同樣成績斐然。2024年,該專業向比亞迪輸送了161名優秀畢業生。“我們的學生不僅掌握傳統汽修技術,更精通新能源汽車維修,這正是企業最需要的。”劉賓發說道。
玉雕專業的畢業生也已在行業內嶄露頭角。2022屆畢業生吳明強已在廣東省四會市創立工作室,成為著名的玉雕師傅。“在學校打下的扎實功底和徐殿成老師傳授的工匠精神,讓我在這個行業站穩了腳跟。”吳明強說。目前,該校玉雕專業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大玉器市場。
校園內,實訓室裡的機床轟鳴聲、玉雕工作室的刻刀琢玉聲、電商直播間的帶貨吆喝聲,正匯成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奮進強音。當“工匠進課堂、課桌變工位”成為常態,當職校生手握技術“金剛鑽”勇闖就業市場,職業教育正以其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卓越的辦學成果,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王雅婷、章晉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