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闊的天地向上生長
——南昌市民營企業一線見聞

權威數據:一季度,江西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3.5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4.3%,佔全省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71.2%,比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這充分表明,我省民營經濟活力滿、后勁足,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持續提升。南昌,作為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首季有著怎樣的新氣象,在高質量發展上又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啟示?日前,記者走進南昌部分民營企業,傾聽他們的心聲、觸摸他們的脈動,探尋他們的治企之道。
科技賦能之路越走越寬、產業新賽道加速培育、海外市場加速布局……這個春天,行走在贛鄱大地,總會被一種奮發向上的韌性和生機觸動。盡管面對多重挑戰,南昌的民營企業始終以強大的韌性,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唯有創新,才能抓住發展主動權”
從春晚扭秧歌到化身“功夫小子”輕鬆拿捏梅花樁,今年年初,以杭州“六小龍”為代表的科創企業,折射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蓬勃活力。驚艷世界的“六小龍”,給南昌的民營企業帶來什麼啟示?
“杭州‘六小龍’火了,更加印証了企業要積極布局拓展產業新賽道。對於民營企業來說,唯有創新,才能抓住發展主動權。”江西聯創宏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萬磊明擲地有聲。
聯創宏聲於2020年落戶南昌高新區,從事微型電聲器件、智能耳機等聲學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企業年營收最高超20億元,后因市場因素影響最低下滑至5億元,近幾年年營收逐步回升至10億元以上。
從營收的波動來看,聯創宏聲有過輝煌,也經歷過低谷。“原來,我們和國內一家頭部企業合作緊密,光一年的訂單就超10億元。但后來這家公司因各種原因一度陷入低谷,我們的訂單也斷崖式下跌。”萬磊明回憶說,市場、產品單一成了當時要破解的難題,處於低谷期的聯創宏聲痛定思痛,毅然決定將年營收的10%以上投入研發。這步棋,成為公司走出低谷的關鍵一招。
在展廳裡,通過骨骼和聽覺中樞等傳遞聲波的骨傳導耳機、可收納進智能手表裡的微型耳機,引起了記者的好奇。“這些是我們瞄准不同時期的市場需求,自主研發的創新產品,都獲得了不錯的銷量。”在萬磊明看來,電聲器件就是各類電子產品的器官,隻要不斷研發創新,就會有無數種產品形態,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
眼下,聯創宏聲正在研發一款能夠提供同聲傳譯服務的耳機。公司技術團隊建立了專門的雲端數據庫,同時引入人工智能技術,讓耳機能夠智能識別不同場景、不同人物的對話,以滿足各類翻譯需求。“這款耳機產品預計在今年5月開始批量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沒有技術創新,就沒有過硬的產品,也就難以獲得市場份額。民營企業隻有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生產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產品,才有持續壯大的生命力。
依靠創新謀發展的案例,在南昌不勝枚舉。僅聯創宏聲所在的南昌高新區,90%的研發機構設於企業、90%的研發投入來自企業、90%的科研人員聚於企業、90%的科技項目源於企業。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助推南昌高新區形成航空制造、醫藥健康兩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和電子信息、新材料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每平方公裡土地創造了約3.71億元地區生產總值。
“練好內功,風浪再大我們也不怕”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特別是當前外貿受到的不利影響,讓外貿企業面臨著巨大壓力與挑戰。
面對諸多不確定性,該怎麼辦?南昌一家老牌針紡外貿企業——坐落在青山湖區的南昌華興針織實業有限公司給出了極具魄力的回應:“練好內功,風浪再大我們也不怕!”
4月16日下午,記者來華興針織時,公司董事長王春華正召集公司管理層,針對外部環境發生的變化商議對策。
“因關稅影響未能交付的訂單,我們要和客戶做好溝通工作,將損失降到最低。”
“還有一批訂單客戶要得急,我們要保障正常交付。”
“國內市場是我們的堅強后盾。我們和意向客戶要積極對接,爭取達成合作。”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熱烈討論著。
平靜的水面培養不出優秀的水手。“可以說,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應對各種不利影響,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華興針織相關負責人熊恆介紹,“去年,我們根據國際形勢預判,加大了開拓市場的力度,僅在英國就談下了一筆1.6億元的訂單。今年一季度的生產情況比較順利,完成了預期目標。”
曾經,美國是華興針織主要的出口對象,但貿易摩擦讓華興針織遭受了意外的損失。隨著中國的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華興針織和不少民營企業一樣,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以多元化全球市場策略應對風險。目前,華興針織最大的出口國是新西蘭,其次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對於中國經濟而言,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兼程是狀態。能讓華興針織在危機前泰然處之的,除了增強市場前瞻性敏感性、及時研判國際局勢、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外,更根本的是苦練內功。
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多年前,華興針織隻有40多條傳統產線,針織服裝日產能僅5萬件,甚至接到了大訂單還擔心產能無法保障。王春華深知,作為一名企業家,必須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此,華興針織下大決心、下大投入進行數字化改造,將5G技術與生產制造、倉儲物流、企業管理相融合,提高車間物料裝運效率,優化各生產車間的工序銜接,生產效率由此提升約35%。
通過“智改數轉”,華興針織產線擴大至70余條,且產品品類豐富,實現了1分鐘內制成一件成衣,日產能達12萬件,去年營收超8億元。
煌上煌等26個“5G+智慧工廠”項目全部建成﹔南昌礦機等11家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雙胞胎等3家企業獲評省級“數字領航”企業……在數字化改造的推動下,南昌的民營企業引進智能裝備和數字化技術,推動生產流程智能化升級,加速實現降本、提質、節能、增效,不斷塑造競爭新優勢。
“難辦的事都辦好了,我們就更有信心和底氣”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民營企業的發展絕非一帆風順。採訪中,讓記者深有感觸的是,當企業碰到難過的坎時,當地政府拉一把、推一把,幫其渡過難關,在關鍵時建立的政企信任,能讓民營企業更加願意扎根發展、做大做強。
“難辦的事都辦好了,我們就更有信心和底氣。”4月17日,南昌市微軻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人才經營服務部經理李文琦欣喜地告訴記者,一件困擾企業近兩年的難事,前不久在有關部門的推動下,得到解決。
微軻聯落戶紅谷灘區已近10年,其自主研發的機動車檢測系統及設備佔據全省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前幾年,微軻聯因需要擴大研發中心工作空間,在南昌購買了一座商用大樓,但后期因開發商資金鏈出現問題,蓋好的大樓無法正常交付,這一拖就是近兩年。
今年,事情迎來轉機。3月26日,微軻聯總經理劉耀祖參加南昌市舉辦的“洪城夜話”座談會,提出了大樓延期交付影響企業發展等問題,在場相關職能部門當即予以領辦。兩周后,劉耀祖就收到了一張由相關部門出具的“建設工程竣工規劃核實合格意見單”,掃清了大樓交付的阻礙。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沃土。值得一提的是,因多年在行業內形成的良好口碑和技術優勢,微軻聯於去年獲得廣東佛山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這筆資金將被持續投入產品研發中。“在南昌,政企互動頻繁、溝通順暢,這更加堅定了我們在南昌投資興業的信心!”劉耀祖坦言。
南昌市工商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昌多地創新服務形式,通過“洪城夜話”、政企懇談會等形式,與民營企業家面對面交流、點對點解難。同時,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各級黨員干部進企業、入車間,推動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優環境、注入更強動力。(記者 黎 軍 董文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