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游進”深山裡

深山裡能養海鮮?日前,記者帶著好奇走進湖口縣付垅鄉殷山村鰻魚養殖基地,隻見整齊排列的養殖池中,水流潺潺,水車式增氧機不停運轉,激起層層浪花,一條條肥美的鰻魚正歡快地游弋。
“水庫中引入的山泉水無污染、溶氧量高,非常適合鰻魚養殖。鰻魚對水質、水溫等環境要求極高,水源純淨才能產出高品質的鰻魚。”基地負責人陳藝說,鰻魚屬高檔特色水產品,在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很受歡迎。
5年前,陳藝在殷山村成立了水產養殖公司,開始養殖鰻魚。5年來,基地共賣出鰻魚近900噸,產值超5000萬元。原本生活在大海的鰻魚不僅在深山裡安了家,還成為鄉村振興的新興產業。
“天氣一冷,山裡就有霜凍,這魚能養活嗎?”2020年,朋友推薦陳藝來湖口養殖鰻魚時,他滿腹疑慮:“冬天那麼冷,怎麼養?”
“溫度低,可以用加熱泵嘛!”在朋友的勸說下,陳藝來到殷山村考察,第一件事就是裝了5公斤山泉水帶回去化驗。“pH值、溶解氧、鋅等指標全部處於鰻魚養殖標准的最佳等級。”陳藝說,湖口的好生態給了他讓鰻魚“游進”山裡的底氣。
鰻魚種苗隻能在深海孵化,打撈上來淡化后才運輸到基地養殖。成品鰻魚養殖需要15至18個月,為了保証鰻魚生長均衡,每兩個月要按照體形大小分池。“養殖池也要經常換水,以保証水質優良,還要24小時監測池內的水質、水溫數據,觀察池裡的養分和鰻魚生長情況。”陳藝說,優質的環境養出的鰻魚肉質更加細嫩、口感更好。江西、福建等地的廠家會定期收購,制成的冷凍冰鮮食品還銷往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
為了將養殖場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基地建造了廢水再利用系統,在鰻魚池邊配建水池,每當換水時,帶有剩余飼料渣和鰻魚排泄物的水經過物理過濾后流入水池,既節約用水成本,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基地還優先吸納本地勞動力,幫助當地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每年為殷山村村集體經濟增收3萬余元。“我來這5年了,從事打料、洗池、噴水等工作,每月能掙5000多元,不比外出務工差。”殷山村村民殷紅妹說。
近年來,湖口縣著力推廣特種養殖模式,以項目強產業、以項目促發展,進一步加快特色水產產業化體系建設。2024年,該縣建成養殖尾水治理及資源化利用示范點8個,完成基本池塘改造項目建設3000余畝,全年水產品總量4.97萬噸,水產養殖面積突破2.38萬畝,漁業經濟總產值超9.5億元。(吳 江 全媒體記者 周亞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