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萍鄉市湘東區探索慢病醫防融合新路徑——

守護群眾健康

2025年04月22日08:38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健康管理員上門為慢性病患者量血壓。  全媒體記者 付 強攝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老年人健康意識淡薄、醫療資源薄弱等問題尤為突出。如何促進慢病醫防融合,實現從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成為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2023年4月以來,萍鄉市湘東區創新開展慢性病防治網格建設,構建起“區-鄉鎮-村組”三級聯動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經過兩年實踐,該區重大慢病過早死亡率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交出了一份“健康答卷”。

  關口前移,織密篩查網絡

  “要不是丁中旭給我測血壓,我現在可能就癱在床上了。”4月16日,東橋鎮厚田村72歲的賀宗新老人感慨。他口中的丁中旭,既是村裡農資店的老板,也是經過培訓的健康管理員。

  一年前,賀宗新因為頭暈,找到丁中旭測血壓,收縮壓高達200mmHg(毫米汞柱)。不出數秒,異常數據通過丁中旭的血壓計手機藍牙功能,上傳到湘東區慢病管理中心系統。經檢查,賀宗新被確診為急性腦梗死,隨即住院。“幸好發現早,沒耽誤治療,現在身體恢復了。”賀宗新說。

  丁中旭的身份轉換,折射出湘東區慢病防控的創新思路。湘東區有30余萬人口,80%分散居住在山村。面對群眾慢病預防意識薄弱、基層醫療力量不足的困境,在一次全區慢病調查座談會上,下埠鎮衛生院醫師雍洪波提議:能不能在村組設“血壓管理小組”?

  雍洪波的提議迅速得到回應。2023年4月,湘東區總醫院慢病醫防融合中心成立,同時組建慢病管理專家組,聯合鄉鎮衛生機構慢病門診醫生、家庭醫生、鄉村醫生,累計132人組成家庭醫生服務隊,與從村民中選出來的200多名健康管理員一起,構建“區-鄉鎮-村組”的慢病管理網格。

  很快,以高血壓、糖尿病為突破口,一場以村組為單元的健康大體檢在全區范圍內開展,重點對有慢病家族史、肥胖症、老齡等重點人群進行慢病篩查,將篩查出來的異常數據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檔,對患者實行危險分層和制訂診療方案、隨訪計劃。

  “多數慢病發現及時的話,都是可控的。”湘東區慢病管理專家鄒揚丹說,慢病管理網格化建設以來,篩查出新增慢病患者3萬余名。

  精細管理,構建閉環體系

  85歲的周水英老人患有高血壓中風后遺症,獨居在東橋鎮厚田村。健康管理員張方全每周兩次上門,像親人般照料著她。近日,張方全發現老人血壓異常,立即通過信息化平台上報,家庭醫生團隊迅速響應,及時化解了她二次中風的風險。

  據了解,為及時發現慢病患者異常情況,湘東區加強對他們的常態化監管,家庭醫生服務隊中,區、鄉兩級成員每周至少三次查看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據患者異常情況,督促指導村醫或健康管理員對患者隨訪。村醫需要每天查看,將健康管理員每次隨訪採集的數據表格化,分析高低變化原因,為患者用藥提供更科學的依據。健康管理員依據情況,監測血壓指標和危險因素。

  該區還建立“三色”分級管理制度:紅色代表高危患者,需每周隨訪﹔黃色表示中危,半月隨訪﹔綠色為低危,月度隨訪。每個季度,專家組還會下村開展“三減三健”健康講堂,用當地方言講解減鹽、減油、減糖等知識。

  “湘東區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從原來的不足40%提升至70%、65%。”湘東區衛生健康委主任周常清說,這一變化得益於“三個一”工程:為每個村配備一個健康管理站、一套智能監測設備、一名專職管理員。在下埠鎮,衛生院還創新推出“健康存折”,村民參加健康活動可以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長效機制,堅持以“防”為主

  今年1月16日,村民郭福祥突發胸痛,鄉鎮衛生院通過“心電一張網”系統,30分鐘內完成遠程會診和轉診,最終在區醫院成功實施心臟手術。“從發病到手術,隻用了120分鐘。”接診醫生譚禮微說,這在過去難以想象。

  慢病管理貴在堅持。湘東區將健康管理員工作納入村級公益性崗位,每年投入專項經費保障待遇。在麻山鎮,健康管理員還可以通過“健康積分”兌換農資產品,激發工作積極性。

  “現在村民從‘要我查’變成‘我要查’。”廣寒寨鄉的健康管理員告訴記者,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主動來測血壓血糖的村民越來越多。區裡還開發了慢病管理APP,患者可以隨時查看健康檔案,預約家庭醫生。數據顯示,湘東區高血壓、糖尿病控制率大幅度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慢病防控是場持久戰。”周常清表示,下一步將探索商業健康保險參與機制,讓更多群眾受益。(朱煥榮 全媒體記者 付 強)

(責編:鄒玢琦、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