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人民日報看江西

門楣之上家國情(人文茶座)

程 龍
2025年04月27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青磚黛瓦間,古朴的匾額在光影中蘇醒:在湖南湘陰柳庄,一方“天地正氣”匾講述著左氏家族心懷家國、淡泊明志的家風﹔在江西吉安富田鎮,文丞相祠中那方“仁至義盡”匾,映照著文氏后人的一片丹心﹔在山西晉城上庄村,懸挂的“正己率屬”匾,時刻告誡后人要守著內心的那把尺……

  歷史上,人們常將個人或家庭的榮耀與整個家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有“光耀門楣”之說。作為傳統建筑的重要構件,這方橫梁之上凝聚的遠不止土木之重。先輩們把仁善之德、教化之意,凝練成雋永深刻的文字,高懸於門楣之上以作家風家訓。門楣載家國,梁柱承文脈。古老的匾額以及與之相關的楹聯、家譜等文化符號,烙印下代代相傳的家風,成為子孫后代流淌在血脈中的文化基因、鐫刻於精神上的獨特印記。

  從“耕讀傳家”到“詩書繼世”,從“正己修身”到“憂樂天下”……那些歷經風霜的門楣牌匾或許已經斑駁,但鐫刻其間的價值觀念與道德准則,口耳相傳、世代相承。“仁義禮智信,忠孝勤儉廉”,這些傳統美德穿越時間的長河,逐漸沉澱為家族品格,並在與更廣闊的家國互動中,在與更宏大的時代共振中,潛移默化地融入整個民族的精神譜系,構成一個民族的集體文化認同。

  門楣之上的故事,古而不老,常被一代代后人描上新彩、賦以新說,傳遞著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訴說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與生命力。廣東揭陽新寮村“崇德堂”后巷兩側的門楣上的“潛光”和“隱德”字樣,不僅是揭陽黃氏傳承千年的家風,也是“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一生的寫照,他為了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30年,奉獻了畢生精力﹔江蘇泰興黃橋古鎮的何氏宗祠懸挂著一塊“吏瘦民肥”匾,何家子孫無論是為官還是做人,也都以“無私之心利益他人”為標准,受何氏家風影響,如今黃橋古鎮還設立了民情小屋,傾聽民聲、了解民意……許多門楣之上的家風家訓,化身為新時代的尚義之風、為人之道,助力社會風清氣正。

  門楣之上,筆筆皆是深情,句句都有家國,彰顯著中華傳統文化家國同構的精神境界與追求。福建屏南陳氏家族自古就有“仕於朝也,為忠為良”的家規祖訓,古老家風傳承數百年。革命烽火中,屏南縣有108人加入新四軍六團,一次次把紅旗插在陣地的最高處,用青春和生命鑄就了屏南“紅旗不倒縣”的美譽。“清澈的愛,隻為中國”,是烈士陳祥榕對家國的深情告白,更是屏南陳氏刻在骨子裡的家國情懷。尊崇英雄、爭做英雄,如今屏南縣每年都有近千人報名從軍,立志保家衛國。

  門內,是文章禮樂、家族綿延﹔門外,是山河壯麗、家國萬裡。門楣之上,那些千百年時光雕刻下的橫豎撇捺,把仁善之德、家國大義高懸,讓家風家訓、民風正氣傳世,古韻悠長、歷久彌新。

(責編:毛思遠、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