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高校作用 弘揚贛鄱文化

江西是文化資源大省,承擔著建設文化強省、彰顯贛鄱文化獨特魅力的時代重任。高校作為文化傳承創新的戰略高地,是人才集聚的蓄水池、科研創新的策源地、國際交流的主陣地,要通過強化智庫建設、深化產教融合、創新國際傳播三大路徑的協同聯動,將文化資源厚度轉化為創新發展勢能,通過解碼歷史文脈、創新表達范式,構建文化傳承發展的完整生態。
以智庫建設激活文化創新源動力。我省高校智庫建設要探索集政策、技術、人才、市場、媒介於一體的發展模式,提高政策研究前瞻性、成果轉化率、社會傳播影響力,樹立高校智庫服務經濟發展的“新標杆”,為文化強省建設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要破除學科壁壘與機構邊界,形成多維度文化解碼能力。制定文化基因要素識別標准、遺產價值分級評價指標等價值評估體系,建立動態更新的文化資源價值圖譜數據庫。在技術轉化端建立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需求對接機制,開發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虛擬修復、智能展陳等技術工具箱。以打造協同創新攻關體系突破技術壁壘,加強高校學科群、龍頭企業和文博機構的深度合作,研發覆蓋有形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數字平台。打造文化遺產數字孿生實驗室,形成跨區域文化遺產技術共享網絡。建立文化遺產成果中試基地,完善收益動態分配等制度設計,重點培育數字文創、智慧文旅等新興業態。通過揭榜挂帥模式建設省級文化遺產數字化工程中心,集成陶瓷釉料光譜分析、客家方言聲紋識別等技術模塊,打造“贛鄱文化數字基因庫”。
以產教融合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升級專業體系,構建跨界融合培養平台。推動陶瓷藝術、信息技術、市場營銷等專業交叉融合,培養具有文化理解力、技術應用力以及市場洞察力的復合型人才。聚焦產業需求,以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形成“四鏈融合”育人生態。建設校企聯合技術轉移中心、文化創意工坊等實體化運作平台,支持高校與文化龍頭企業共建特色專業,推行“雙導師制”培養模式,開發“文化+科技”復合型課程體系,推動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深度融合。建設省級文化科技融合創新中心,聚焦數字文博、沉浸式體驗等關鍵技術領域,打造“一核多極”發展格局,搭建文化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推動“非遺+旅游”“工藝+電商”等新業態與鄉村振興深度結合,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性發展格局,切實將文化影響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以國際傳播塑造江西文化新標識。依托江西紅色文化、陶瓷文化、書院文化、客家文化等獨特資源,結合VR技術開發、海外研習基地布局等現代傳播手段,通過學術交流、品牌活動、技術應用的三重賦能,實現文化遺產保護與國際傳播的深度耦合。開設贛鄱文化雙語課程,納入國際學生選修體系,推動師生互訪項目,鼓勵江西高校學者赴海外講學,傳播贛鄱文化研究成果。加強與國際文化市場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參與國際文化展會、文化節慶等活動,展示贛鄱文化產品的獨特魅力和創新成果,與國際知名文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發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建立文化出海白名單制度,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准制定,推動江西文化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形成“內容精品化、渠道多元化、評估精准化”的傳播格局。(劉健婷、萬 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