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大思政課走進社區

4月27日,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團隊將課堂搬進撫州市臨川區西大街社區,以“雙師同堂”模式展開“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專題教學。從智慧宣講廳到社區廣場,從新就業群體綜合服務網點到時光益站,思政教育“小課堂”在同社會“大課堂”的融合中,釋放出育人的無限生機活力。
“過去居民辦事要跑多個部門,如今‘一站式’服務精准觸達群眾‘家門口’!”西大街社區黨委書記吳樂怡擔任“案例主講”,帶領同學們實地探訪“一老一小”幫代辦窗口、幸福食堂與童心港灣。在新就業群體服務站,她介紹“同新報到、暖新維權、舒新服務、愛新超市”4大功能,講述快遞小哥從“被服務”到“反哺社區”的暖心故事,該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張億罕隨即從理論維度點睛補充:“讓所有勞動者在推動發展中分享發展成果……”雙師一講一答間,有“理”有例、相互印証,讓思政課從書本走向現實。
同學們通過掃碼線上小程序,了解社區為新就業群體提供的招募直達、愛心驛站等特色服務。基層治理的“民生錦囊”裡,裝著初心如磐的為民情懷,更映照著滿滿幸福的“雙向奔赴”。
“帶動更多人關愛老年人”,時光益站聯合會大廳內,閱報欄裡的專題報道格外醒目。張億罕通過訪談形式,與同學們一起探討“低齡存時間、高齡換服務”的模式創新。“這種模式既傳承了‘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又創新了基層服務路徑,構建起代際互助的溫暖閉環。”談話引發學子強烈共鳴。
在實踐教學環節,該校教師帶領青年學子化身“社區觀察員”,開展民生調研、營養健康知識分享和《太極神韻》《八段錦》表演,把思政課堂從“教室”延伸到“社區”,讓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專題延展,育人效能再提升。
“這不僅讓同學們領會了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的深刻內涵,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精研專業、服務民生、奉獻社會的種子。”江西中醫藥高專黨委副書記方翰林表示,“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大思政課’建設,高質量推進省級實踐教學基地共建項目,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活動當日,江西中醫藥高專與西大街街道辦,還就“雙師同堂”示范課堂建設、實踐育人精准銜接和發揮醫藥院校優勢常態化長效化服務地方等展開交流。(艾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