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生“金”

今年“五一”期間,記者走進位於德興市香屯街道汪家村的汪家茶場,隻見漫山遍野的茶樹郁郁蔥蔥,茶農穿梭於碧浪之間,對採完春茶的茶樹進行養護……在這片1350畝的生態茶園裡,處處涌動著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
“現在採茶分手工採茶和機器採茶計酬——手工採茶每斤價格25元,春茶季一天能掙2000多元﹔機器採茶一天工資500元,一季能掙1萬余元。”香屯街道汪家村黨支部書記黎小青指著不遠處的茶園告訴記者,自2023年以來,香屯街道大力推進“一鄉一業”項目建設,不僅打造了集採茶、制茶、研學旅游於一體的高端茶葉深加工及研學基地,還探索建立了“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帶動300戶茶農就業增收,人均年增收6700元。
在離茶場不遠的茶葉深加工生產車間內,全自動生產線轟鳴作響,茶葉香氣四處飄溢。一片片鮮嫩的茶葉經殺青、揉捻后變得干燥而細小。制茶工人在設備前來回巡視,時不時用手撥動茶葉,查看成品質量。“通過引進自動化加工機械,我們可以將新鮮茶葉快速制成干茶,每台每天可制作干茶50多公斤,相當於20個制茶工的制茶量。”茶場負責人汪海鬆告訴記者,去年,汪家茶場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銷售鮮葉100余萬公斤,產值超1000萬元。今年,茶場計劃以自主品牌“東根故事”為依托,讓銷量進一步提升。
除了讓茶葉產品“走出去”,汪家村還努力把外地游客“請進來”。在茶場研學教室內,來自南昌的研學團隊正在茶藝老師的指導下體驗宋代點茶技藝,了解茶道、茶經、茶事等傳統茶文化。“為了延伸產業鏈,我們新建了410平方米研學教室,今年已接待研學學生數百人。”茶場研學負責人汪炎鳳說道,“我們希望通過研學等方式,將茶產業同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小小一片茶葉,是我們推動鄉村振興的‘金葉子’。”香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汪冬根說道,“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打造‘一片葉子帶動全域發展’的融合模式,在鞏固傳統制茶優勢的基礎上,深度挖掘茶文化內涵,開發沉浸式茶旅體驗項目,真正實現以文興茶、以茶促旅,不斷拓寬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渠道。”(詹求昊 記者 涂漢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