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遠:場村共建生態美 林下靈芝助民富

初夏時節,走進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龍布林場與結對共建的龍庄村“場村共建”示范基地,近自然林下椴木靈芝培養棚一筒筒長滿白色菌絲體的菌包,瑩潤飽滿,村民們正在搬運靈芝菌包准備上山種植。這是當地創新推行“場村共建”模式,探索生態價值轉化的生動實踐——林場以技術賦能鄉村,鄉村以資源反哺生態,攜手走出一條“綠富共贏”的發展新路。
破局:從“生態孤島”到“和諧共生”
“場村共建”模式是指安遠縣國有林場與鄉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展林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一種創新型合作模式。2022年,安遠縣推行“場村共建”行動,採取“林場+村集體+農戶”“企業+基地+農戶”等模式,建立場村共建合作機制,吸引社會資本‘上山入林’,發展林下草珊瑚、靈芝等林下中草藥。按照合作經營、收益分成的原則,國有林場、村集體、村民按照2:4:4的比例持股分紅。
同時,通過組織聯建、資源聯享、產業聯興,讓林場技術員與村民結成“技術幫扶對子”,共同開發林下經濟。塘村鄉龍庄村黨支部書記賴世樹感慨:“林場指導我們科學規劃林下空間,現在每畝林地從過去的700元增長到8500元,真正把綠葉變成了‘金葉’。”
創新:林下生金激活“沉睡資源”
近年來,該縣按照集體林地管轄分置的原則,在不改變集體所有權、穩定村民承包權的前提下,鼓勵引導村集體、村民將林地經營權流轉給林場,由林場統一經營,村集體、村民分收益。依托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大力推進林地流轉和林木收儲。將林下經濟、森林康養、公益林(天然林)等非木質經營和獲得補償及入股、托管、合作收益的權利納入林業經營收益權証登記管理范疇,拓展林地經營權權能,實現林業經營預期收益可流轉、可融資。截至目前,該縣收儲集體林地4.59萬畝。
依托林場科研團隊,龍庄村量身打造“靈芝+闊葉林”立體種植模式。林場提供優質菌種、智能監測設備,指導村民在林間鋪設自動噴灌系統﹔村民組建專業合作社,按照GAP標准種植近自然林下椴木靈芝。這種“林場出技術、村集體出林地、農戶出勞力”的協作機制,使靈芝存活率提升至95%,並經江西省林業科學院檢測41項指標全合格。據了解,塘村鄉龍庄村近自然林下椴木靈芝菌包生產基地,年產靈芝菌包3.5萬棒,靈芝6.8 噸,年收益達928 萬元。
共贏: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
綠色發展帶來多重效益。龍布林場工程師廖遠明算了一筆“生態賬”:靈芝種植需要優質環境、水源和腐殖土層,倒逼村民自覺護林育林,近三年結對區域森林覆蓋率提升2.3%,而林冠層的遮陰作用,又為靈芝創造了理想生長環境。更可喜的是,產業鏈延伸更讓靈芝價值倍增——深加工制成的靈芝片、靈芝茶等產品,推動綜合產值突破6728萬元。村民賴傳炎笑著說:“以前砍樹賣錢提心吊膽,現在守著青山賺‘生態錢’,日子越過越踏實。”
如今,“場村共建”模式已在安遠縣全面推廣,國有林場與40個行政村共建“聯姻”營造林9.58萬畝,培育林藥林菌3.67萬畝。共建村村集體經濟增收870萬元,近萬名群眾增收3600萬元。這種以生態為底色、以共贏為紐帶的創新實踐,正在綠水青山間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賴章強、劉錦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