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市經樓鎮這個家庭三代人、一台戲、四十余年不散場
把好的戲曲一直唱給鄉親們聽

“老爺子,又在拉二胡呢。”“是哩,家裡有喜事喲。”5月16日,記者來到樟樹市經樓鎮后窯村,隻見94歲的白崇賢端坐在老宅門前,膝上橫著一把二胡,弓弦一起,悠揚的曲調隨風飄進村巷。
老人說的喜事,是兒子白根保家庭剛剛獲評全國“最美家庭”——全國隻有10戶人家獲此殊榮。且看這個農民家庭40余年的文化長跑——
一方戲台,三代人的光陰
20世紀70年代,農村文化資源匱乏。為讓鄉鄰“看得上戲”,白崇賢的妻子唐菊珍邀上幾個好姐妹成立戲班,購置皮鼓、銅鑼,縫制戲服,在村頭臨時搭台,借光而唱。
在后窯劇團,白崇賢拉二胡,唐菊珍扮花旦,夫妻倆一搭一唱,漸成氣候。1979年,夫婦二人牽頭組建經樓採茶劇團,農忙務農,農閑唱戲。劇團雖小,卻唱遍了周邊十裡八鄉。
“那時候演的是‘飄文戲’,唱詞即興靈活,場次不限,有滋有味,鄉親們聽得入迷。”白根保說,他在鑼鼓聲中長大,跟著父母隨團學打鼓、拉二胡、練唱腔。
“根保,劇團就交給你了。”1985年,白崇賢把劇團交給了兒子兒媳白根保、白鳳梅。
白鳳梅18歲學戲,是經樓採茶劇團的當家花旦,能唱小生,也扮老旦,是台上的好角。從公公手中接過擔子,夫妻搭檔,一唱一和,把鄉音唱得更響更遠。
大女兒白亭亭出生了。因劇團演出頻繁,白根保、白鳳梅夫婦常將她帶在身邊。有一次,稚氣未脫的白亭亭拽著二胡師傅的衣角說道:“老師你拉,我會唱。”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女娃娃唱起了採茶戲片段。
戲台下聽得多、看得久,小姑娘也悄悄學會了唱腔。每逢假期,白亭亭便成了劇團裡的“小跟班”,從觀眾席一路走上舞台,成為白家第三代唱戲人。
每年九月,經樓鎮朝拜民俗活動如火如荼,採茶戲不可或缺。那時沒有戲台,村民拆下自家的門板,在空曠處搭起戲台,請劇團連唱幾日。“鼓一響,鄉親們全來了,比過年還熱鬧。”白鳳梅說。
以前交通不便,經樓採茶劇團進山區演出,挑的挑,抬的抬,翻山越嶺,常年漂泊。
“苦嗎?”記者問。
“苦哦。”夫婦倆異口同聲。
他們把戲唱到高安、奉新、宜豐、靖安、修水、永修等周邊縣市,還唱到了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走到哪裡,戲台就搭到哪裡,夜裡便在戲台上或地上鋪禾草打地鋪,睡“沒腳的床”。
“演出最多時,一年在家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月,其他時間都在為鄉親們唱戲。”白根保回憶道。在遂川縣演出后,當地想把他們留下來,上高劇團也想“挖”他們。“我們都沒去,經樓採茶劇團不能在我們手上沒了。”白根保說。
“只要鄉親們想聽,我們就唱”
20世紀90年代,外出打工潮興起,不少演員離團謀生,劇團人手緊張,運轉艱難。白根保夫婦也一度動搖,曾在靖安縣短暫開了8個月的餐館。“開餐館掙錢,但心裡空落落的,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那年,父親白崇賢語重心長地勸道:“不能讓劇團斷了。沒有過不去的坎,做什麼事都要有耐心。”經樓鎮也發來演出邀請,劇團再次搭台復演,鑼鼓重響。
“唱給鄉親們聽,就值得。”白根保說。
招學員、請名師、籌經費……白根保三路出招,請老演員手把手教,還把家中積蓄悉數投入劇團,維持劇團正常運轉。
2018年春,一輛嶄新的舞台車開進后窯村。“這是政府獎勵給咱們的。”白根保摸著舞台車、電子屏幕、高保真音箱、無線話筒,別提有多高興。“送戲下鄉不用搭舞台了,真的是貼心啊。”
經樓採茶劇團涅槃重生,演職人員從7人擴充到22人,最多時一年演了176場戲。“去年我們又改革了,薪酬更穩定,也更好請人了。”白鳳梅說。有時候,她也會去別的劇團“跑班”,相互支持。
採茶戲好聽,群眾的支持從未缺席。在南昌市新建區演出時,觀眾從晚上聽到第二天天亮,他們連演4場,掌聲不斷﹔還有觀眾曾跟著劇團跑了七八個地方,連看40多場演出。
“觀眾常說‘還沒聽夠’,我們就加演小戲,加演十幾分鐘也會給鄉親們帶去更多歡樂。”白鳳梅笑著說,“只要鄉親們想聽,我們就唱。”
把“講道理”融進唱腔裡
白根保一家將採茶戲演到田間地頭,也唱進百姓心坎裡。“我們不僅要演唱經典老戲,也要唱時代新風。”白根保說。他們將抵制高價彩禮、倡導孝老愛親等內容融入戲文,把“講道理”融進“唱得響”的腔調裡。
圍繞移風易俗、法治宣傳、鄉村治理等,他們編排《勸妻》《喜團圓》等100多部採茶劇目和10多部現代小品,讓群眾在看戲中受教育,在歡笑中受啟發。採茶戲不再只是“看熱鬧”的民俗,更成為“講道理”的課堂。
“公公帶頭堅守,前年還在劇團幫忙。”白鳳梅說,“前不久喊他出來演出,公公好高興,在老店村敲了一場鑼。”一家三代,四十余年孜孜不倦,鄉親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白家人唱的是戲,守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
近年來,白根保家庭被評為江西省“最美家庭”、宜春市“最美家庭”、樟樹市“文明家庭”。今年5月,中央宣傳部、全國婦聯發布2025年“最美家庭”榜單,白根保家庭入選。
“我們沒在您身邊,您要多保重身體,晚上早點睡。”白鳳梅囑咐道。白崇賢感受到兒子兒媳的體貼,也不忘叮囑幾句:“我現在還可以做飯,能洗衣服,不用你們照顧,你們安心把劇團辦好。”
白根保向父親保証:“劇團交給我了,您就放心吧。等我也辦不了了,會把劇團交給女兒,讓劇團傳承下去。”
夏夜,經樓採茶劇團的舞台車亮起燈光,白根保拿起鼓槌,妻子白鳳梅和女兒白亭亭精心化好妝容,父親白崇賢坐在鑼邊,輕輕敲響第一聲鑼——
一出戲,又開場了。(喻博聞 全媒體記者 鄒海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