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多措並舉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江西紅色資源優勢,結合糧食院校獨特屬性,全力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為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和全省“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貢獻更多力量。
“雙心”實踐 厚植育人根基
作為扎根江西紅土地的糧食類高職院校,學院深入整合紅色文化及校史資源,以“紅心”實踐(紅色鑄魂、守望信仰)和“糧心”實踐(糧藝鑄匠、弘揚傳統)為依托,全面融入“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項目。
學院連續7年組織師生沿著紅軍長征路線開展“追革命烈士足跡,尋共和國之根”社會實踐調研,師生們足跡遍布江西、湖南、廣西等11個省(區、市)的30多個縣(市、區),200多家單位。“在學習革命戰爭年代工農革命軍籌糧、運糧史料的過程中,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和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一次次震撼著我們。”參與實踐的師生在調研筆記中寫道。通過輾轉數千裡的實地調研,學院深挖史料背后蘊含的紅色革命精神和時代價值,並將成果融入思政課程教學改革。如今,這一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吸引數十所學校參與,輻射數萬名學生。
將糧食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深度融合,學院凝練總結“五糧文化育人”核心理念,打造全新育人形態。學院以糧園為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通過講述“糧漆畫”裡的紅色故事,讓學生在感受糧食文化魅力的同時,傳承紅色基因。近年來,學院在糧食文化與紅色文化融合方面共取得200余項成果,先后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2項。
多元融合 打造思政新課堂
“學生前往方志敏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在井岡山市神山村感受鄉村振興變化,登上南昌艦觸摸歷史……”學院始終堅持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紅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走進校企合作單位,了解行業產業發展現狀,提前感知職業責任﹔走進鄉村社區,感受新時代基層發展新貌,體悟民生百態。思政教學的觸角延伸至社會各個角落,推動各育人主體緊密協作、資源深度融合,形成多維協同育人體系。
學院堅持開門辦思政課,統籌校內外“大思政課”實踐力量,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實踐教學,先后創建10余個紅色教學基地及社區教育基地。同時,組建一支由“紀念館工作人員、村‘兩委’干部、社區干部”構成的兼職思政課教師隊伍參與實踐教學,形成“師生同堂”“一課多師”“專題+藝術”“雙師同堂”等課堂新形態,且均入選2024年全省“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改革項目。
共建共享 構建思政共同體
在全省“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改革項目中,學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牽頭打造思政課建設發展共同體。學院作為全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試點建設項目牽頭單位之一,致力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配合、共同提高”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新格局。作為教育部確定的江西省職業學校思政課建設協作組牽頭單位,學院努力打造工作規范、運轉有效、協作緊密、特色鮮明、示范引領的職業學校思政課建設協作平台,圍繞提升省內職業學校思政課教學質量,構建有效工作機制,為區域內職業學校提供實踐經驗與探索路徑。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堅持全面推動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落地見效,把“大思政課”作為“教育強省、工貿何為”戰略謀劃的重點工作,不斷提升思政課建設質量,始終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萬曉波 馮訓陽 毛 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