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 崗課賽証 數智賦能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實踐探索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緊抓國家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戰略機遇,以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技能大師工作室為突破口,積極探索“產教融合、崗課賽証、數智賦能”的人才培養新路徑,為區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打造了技能人才培養的新高地。
校企深度融合,服務區域發展
工作室成立之初,便將校企合作置於首位,堅持“引企入教、共建共享”的原則。主動對接地方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將企業真實項目、真實環境、真實流程引入工作室。通過“企業出題、學生解題、教師輔導、專家點評”的模式,讓學生在“真刀真槍”的項目實戰中錘煉技能。目前,工作室已與多家企業共建了5個實習實訓基地,聘請了11名企業技術骨干、行業專家擔任兼職導師,與校內專業教師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共同開發活頁式、項目化教材3部,確保教學內容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以智能視覺檢測項目為例,學生在企業工程師和校內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全程參與項目需求分析、方案設計、代碼編寫、系統調試與優化等環節,不僅掌握了核心技術,更培養了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工作室不僅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搖籃,更是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智力引擎”。工作室積極面向地方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攻關和員工技能提升培訓等服務。近兩年來,工作室團隊已為3家地方企事業單位提供了技術服務,協助解決技術難題6項,開展各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培訓3期,培訓企事業員工及社會人員150余人次。
“崗課賽証”融通,創新培養模式
為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工作室積極探索“崗課賽証”綜合育人模式,將崗位需求、課程教學、技能競賽、職業技能等級証書有機融合。在課程設置上,工作室對接人工智能產業鏈關鍵崗位群,如人工智能應用開發、智能系統運維、數據標注與分析等,重構課程體系,強化核心技能模塊。將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及時融入教學內容,確保學生所學與企業所用“零距離”。“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是工作室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徑。工作室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全省各類技能大賽,並將其作為檢驗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平台。近一年來,工作室學員在江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等賽項中屢獲佳績,榮獲省級獎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2項。同時,工作室積極引入“1+X”証書,鼓勵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獲取人工智能應用、數據分析等領域的職業技能等級証書,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目前,已有58名學生通過工作室培養獲得了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証書。
數智技術賦能,優化育人環境
工作室高度重視數字化、智能化教學環境建設,依托學校智慧校園平台,打造了集虛擬仿真、在線學習、智能測評於一體的現代化實訓系統。引進機器視覺檢測、AI大模型開發等先進的軟硬件設備,建設了2間智慧實訓室。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低成本項目的操作練習,有效降低實訓成本,提高學習效率。在線學習平台則匯聚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支持學生進行泛在化、個性化學習。此外,工作室還探索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分析,構建學生能力畫像,為教師精准施教、學生個性發展提供數據支撐,推動了教學模式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變。(陳小強、張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