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百年市集煥發新生機

2025年06月03日08:22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瞧一瞧,看一看!我們自家做的筍干。”“今天早上摘的枇杷,來嘗一嘗,甜的嘞。”……6月2日一大早,修水縣山口鎮老街熱鬧非凡,兩條十字形的街道兩側攤販有序經營。集市上,衣物鞋襪、農具鐵器、糧食果蔬、干貨零食,貨物琳琅滿目﹔叫賣聲、吆喝聲、議價聲此起彼伏,奏起了一曲鄉村生活交響樂。

  山口鎮是修水縣客家人相對集中的山區鄉鎮。客家人稱“趕集”為“赴圩”,山口赴圩已有百年歷史。“山口大集每月2日、16日開集,是當地村民自發形成的一個農貿集市。”活動負責人、山口鎮人大副主席王婷告訴記者,2024年9月,山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打造“共富集市”文明實踐品牌,創新推出“雙向代購+文化惠民+文明實踐”模式,聯合志願服務隊在趕集日提供便民服務,通過“黨建+電商+民生”服務體系,把直播間開在集市上,進一步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煙火氣升騰,鄉村大集蓬勃興起

  趕集,趕的是市井的平凡生活,集的是鄉間的煙火氣息。每到山口趕集日,商販出攤,百姓趕集,山口鎮周邊鄉鎮和銅鼓、奉新、宜豐等鄰縣的商販都會開著小貨車來出攤。

  “趕集日的銷量是平日的兩三倍。”熊日軍的日用百貨商鋪就在他的攤位正后方,每月兩次趕集日,他都會早早在店門前支起攤位,將菜刀、鋤頭等農具分類整齊擺放,方便顧客挑選。朱光軍是一名做泡泡棍的攤主,他動作嫻熟地攪拌盆中的大米、紅米、玉米渣等原料,舀起一勺倒入機器,隨著“突突突”機器運轉的聲響,一根根白色長筒狀米棒從機器末端新鮮出爐。“小朋友,送給你。”隻見朱光軍手捏米棒快速旋轉2圈,一個棒棒糖狀的泡泡棍便成形了。正在觀看的小朋友接過泡泡棍,一臉驚喜。

  “集市上還能看表演、量血壓,太便民了!”特意從城區來感受集市氛圍的劉前東量好血壓,整理好袖子豎起大拇指說。

  王婷介紹,山口鎮將趕集日的人流量轉化為服務對象,在趕集日同步組織“文明實踐趕集日”活動,打造“六個一”活動矩陣,即開展一場文藝演出、一次健康義診、一輪義務理發、一堂政策宣講、一組安全教育、一批技能培訓等,讓老百姓在趕集過程中就能觀看文藝演出,享受健康義診等服務。今年以來,當地在趕集日組織愛心義剪、政策宣講、移風易俗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0余場。

  集市上直播,構建助農長效機制

  如何讓百年市集煥發新生機?山口鎮創新探索“趕集經濟+”發展模式,以來蘇村為試點,村集體入股組建強村富民公司,成立約10萬元“共富集市”文明實踐項目保障基金,依托每月趕集日,以“線下擺攤+線上直播”形式,持續搭建消費助農平台。實施“三定三包”助農機制,定人包村收集滯銷農副產品、定點包銷開設助農直播、定時包送完成代購服務,形成“政府搭台、企業助力、群眾受益”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5月16日上午,山口鎮集市入口處搭建的直播間內,一場村級后備力量趕集日帶貨直播比拼擂台賽正在進行。10余名村級后備力量代表輪流當主播,面對鏡頭講解產品,7人直播團隊成員忙前忙后,有人負責監控流量,有人上鏈接,有人負責接話給主播“捧哏”,相互配合默契。

  “說實話,剛開始直播兩眼一抹黑。”來蘇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彭光明告訴記者,縣裡組織村兩委干部到上海、湖北黃岡等地學習助農直播經驗,還對接專業人士免費為村干部一對一培訓,傳授直播相關技能。“我們越來越熟練,農產品銷量也越來越大,最近幾次下播后打包農產品一直忙到半夜。但把錢交到老鄉手裡,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我們也不覺得累了。”

  “舉辦這場活動,主要是為了培養和鍛煉村級后備力量的新媒體運營、語言表達和市場營銷能力,為鄉村振興發展儲備優秀人才。”修水縣山口鎮黨委副書記許斌介紹,在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跟崗鍛煉中創新設置直播崗,開展擂台賽,就是為了增強后備力量運用新媒體助力鄉村經濟發展的能力,實現聯農帶農。據統計,今年以來,山口鎮開展助農直播10余次,助銷干菜、筍干等農特產品5萬余元,帶動戶均增收500余元。(記者 袁榮穗)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