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發現江西好酒之探尋“四特”工廠

從一粒米到一縷特香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2025年06月06日19:20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從一粒米到一縷特香,共要經歷多少道工序?

四特給出的答案是:上百道。

包括產前准備、出池、拌料、上甑、蒸餾、吸漿、涼糟下曲、入池、封窖、發酵控制等。

剛剛過去的五月,穩坐江西白酒龍頭地位70余年的四特酒,舉行了一場主題為“做時間的朋友”的沉浸式發布會。

會場外,竹簡卷軸式陳設呈一字展開,活字印刷元素鐫刻著“天工開物”“拾貳年陳”等字樣。場內,主持人化身釀酒師與“穿越而來”的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共話“天人共釀”,揭開了戰略級單品“天工·拾貳”的面紗。

這是“四特”特香老酒品類的一次煥新升級。“微黃透明,陳香幽雅,米糧香、花香、果香、木香舒適,綿甜甘潤,醇厚細膩,回甜淨爽,余味悠長,特香風格典型。”會前開展的天工·拾貳鑒評會上,眾多業內酒業專家如此鑒評。

高度贊譽的背后離不開四特酒對產品精益求精的打磨。

既要守護傳統釀造技藝的“慢工出細活”,又要擁抱數字時代的“精准與高效”。面對消費升級與技術變革浪潮,近年來,四特酒通過數據賦能全產業鏈。

“在生產質量鏈路上,四特酒為了用數字技術為品質賦能加冕,對釀酒工序梳理了143條質量控制點,細化為392項可量化或可感知的控制標准。”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彥龍介紹說。

例如,在大曲制備工序中,四特酒對衛生、原料狀態、配比、水分、尺寸、性狀、距離、溫度、翻房次數、時間等,共計18個工序,制定了34項控制標准。其他相關工序,原料、過程、成品檢測等也都有明確的執行標准和指標要求。

在今年1月份舉行的樟樹市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上,樟樹市委書記曾海提出,要加快酒業發展,適應消費新特點新需求,積極搶佔市場。

從一粒糧食到消費者手上的每一杯酒,四特酒在質量管理方面建立了工藝標准化、生產標准化以及檢驗標准化,覆蓋原料採購、生產、檢驗、銷售全鏈條信息記錄,實現“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

在原料端,四特酒通過設備建模的方式,快速掃描樣品,建立大數據模型,實現對酒糟的快速整體檢測,可在2分鐘內自動完成檢測指標,並同步錄入數據庫,完善模型。在勾調端,四特酒建立自動勾調系統,系統存儲產品配方,根據配方,一鍵選擇,自動輸酒、調配、降度、混合等,減少人為誤差,提高精確度。

在包裝端,四特酒還建立五碼(瓶內碼、瓶外碼、盒碼、箱碼、垛碼)合一的追溯系統,實現每一瓶流向、開啟管理,即時掌握市場動銷狀態,杜絕竄貨,同時,為質量追溯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信息化智能平台的建設,實現了隱形問題顯性化、產能監控實時化、設備狀態立體化、異常報警及時化、技術研發多維化、質量控制明晰化。”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廖昶表示。

為了守住“特香型”白酒的獨有榮光,四特酒還先后設立了國家級實驗室(CNAS)、省級特香型白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體系及創新平台,不斷推動科研和技術創新工作。

2023年度江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23年度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24年度中國酒類新品“青酌獎”……一系列研發升級后,自主創新碩果連連,榮譽也接踵而來。

“數字化不是冰冷的代碼,而是讓匠心更可感知、讓信任更有溫度。數字化轉型,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征,我們將以敬畏之心擁抱技術,以開放之態連接未來,讓白酒這一古老行業在數字化浪潮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廖昶說。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