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從“向天要地”到“出海掘金”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現代家具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之路

2025年06月15日08:11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5月13日,在贛州市南康區東山街道官坑村,一棟酷似商貿綜合體的大樓打破了記者對傳統廠房的印象。超寬的大門、挑高的大廳、定制的貨運電梯——這裡是江西富龍皇冠實業有限公司的“垂直工廠”。“隨著公司的發展,對場地的大小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南康土地資源較為緊缺,所以我們才將工廠向‘上空’搬。”江西富龍皇冠實業有限公司總裁溫世通說。

富龍皇冠智能制造數字化環保家具生產基地是南康區本土企業的首個“工業上樓”項目。溫世通指著正在運行的生產線說:“做這個決定不容易,但政府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帶著我們去廣東調研取經,項目從規劃到投產僅花了1年時間。”

項目成功的背后,折射出政企協同破局的關鍵轉折。在南康經開區,像這樣的“工業上樓”項目有17個,200萬平方米廠房在1100畝土地上拔地而起。“不同樓層就是不同工序,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南康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周雯介紹,這種新模式讓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

“我們軟體車間自導入數字化管理體系后,僅需3到5天,就能將軟體家具生產出來。”溫世通自豪地說。這背后是南康完善的家具產業鏈生態。據他介紹,公司已帶動至少3家外地經銷商落戶南康,他們來了就不想走,有一人在南康已經投資了十家公司。

結合當地實際,南康區大力開展“鏈式”招商。在全屋整裝、軟體、制門、衛浴等板塊,先后引進A家家居、聖蒂斯堡、左右家私等一批領軍企業,既彌補了南康家具產業缺乏一線品牌帶動引領的短板,又填補了在全屋整裝、定制家具等領域的空白。

走進南康數字共享智造產業園,1萬多平方米的智能化生產空間裡,僅需十幾名工人便可完成全流程的備料工序。“產業園通過產業智聯網平台,打造了數據中心和信息樞紐,實現資源共享、利益共生的數字經濟新模式。”贛州市南康區城發家具產業智能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曾爍說。

“想要什麼配件、材料都有。”贛州簡明家居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志軍對記者說,“政府牽頭建設的共享工廠幫我們解決零件問題,既不用自建生產線,效率還特別高。”

“我們通過打造這樣一個平台,對整個產業進行數字化升級,為企業節省了50%的制造周期、30%的制造成本,真正實現了降本提質增效。”曾爍說。南康區加快家具產業智造進程,以平台集聚賦能產業升級,在龍華鎮打造了軟體家具產業園,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南康制造+深圳標准”質量提升行動。同時,實行“油改水”源頭替代,加快推動南康家具產業綠色轉型升級﹔開展“千項技改、千企升級”行動,推進現代家具“產業大腦”建設,完成數字化入企診斷500家,已建成368家數字化車間,推動5500家企業“上雲用數”。

在無林木資源、無市場條件、無交通優勢的情況下,南康家具產業已發展成擁有1萬多家制造及配套企業、50萬名從業人員的家具生產制造基地。

5月11日,在贛州市吉翔盛世家具有限公司的展廳裡,董事長藍潤華正用手機翻譯軟件與來自迪拜的客商溝通。“這款沙發的面料可以定制,我們有20多種顏色可選。”她邊說邊比劃著,最終拿下了13萬元的訂單。

現在開始做起海外生意的藍潤華,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難,感慨萬千:“光中小微企業貸款我就申請了3次,最困難的時候連工資都發不出來。是政府多次組織的培訓給了我新思路。”藍潤華說,大到公司發展規劃下一步該怎麼走,小到價目表怎麼呈現更清晰,政府工作人員都對公司提供了指導。

南康區打造的“一節三會”展會矩陣成為企業開拓市場的重要平台。2024年累計吸引60萬名客商,交易額超325億元。同時,組織200多家企業以“家具軍團”模式抱團參加“廣東四展”、上海展、蘇州展等國內知名展會,交易額突破20億元﹔連續三年進駐米蘭家具展,亮相馬來西亞展、印尼展和越南展,先后挺進歐美、東南亞、中東等19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簽約海外訂單超50億元。(記者 殷琪惠)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