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排查問題 壓緊壓實監管責任
江西從嚴整治“面子工程”樹立正確政績觀

萍鄉市海綿城市建設PPP項目是“半拉子工程”,導致內澇積水,當地排查原因后,實施排水防澇提升工程,緩解內澇地區積水情況﹔高安市一項目因未深入開展研究論証,超出本地財政承受能力,被認定為“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當地制定項目瘦身方案,減少造價總計1.57億元……以上兩個項目經相關部門認定,達到整改目標,予以銷號。這是今年省委將政績觀偏差、搞“面子工程”的問題,作為學習教育集中整治問題之一進行整治的具體成效。
省發展改革委積極主動扛牢牽頭責任,研究起草了政績觀偏差、搞“面子工程”等方面問題集中整治的具體工作方案和細化落實方案。在省級工作專班指導調度下,初步摸排“面子工程”問題項目23個。特別是結合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博物館項目情況,立即部署各地舉一反三排查問題,初步摸排已建未驗項目78個。
少數干部政績觀偏差,違反“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好大喜功、脫離實際上馬項目,導致“三項工程”屢禁不止。今年以來,我省持續推進“三項工程”專項整治,採取重大項目專班調研督導、下發整改函等方式,督促推動10個“三項工程”問題項目加快整改,目前已有6個項目完成整改銷號,1個項目完成整改正在申請辦理銷號,3個項目正在積極整改。
針對突出問題,我省持續完善“1+2+N”投資項目管理政策體系,細化相關政策措施。比如,制定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規范加強投資項目實施管理8條措施,出台《江西省基層小額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同時,加大對“新官不理舊賬”的處置力度,全省各級營商辦今年已解決326個投訴問題,維護企業權益金額約8.1億元。
在持續推動2024年基層問題項目整改基礎上,我省扎實開展招標投標專項整治行動,對2022年以來審批(核准)和國有企業實施的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進行梳理,初步形成底數台賬清單18890個,初步排查出第一批問題項目2364個。結合“低效無效”項目排查整改,我省還對地標性文體場館項目進行全面摸排,清理核查低效無效的問題項目32個、涉及總投資73.16億元。
壓緊壓實監管責任。我省依托政府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平台,強化全鏈條全領域數字化監管。目前,全省已歸集42.6萬余個項目檔案數據,設置了未批先建、開工未辦理節能審查、決策事項缺失、業務批而不審等11個提醒類、15個預警類監測指標,接入80余個招標投標風險指標﹔累計監測新賦碼項目5.58萬個、風險提示項目2140個、問題預警項目1031個、問題項目529個。(全媒體記者董文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