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技賦能守護長江生態底色

2025年07月17日17:10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6月30日,隨著最后一個樣地調查數據精准錄入,柴桑區在九江市率先完成2025年度林草濕荒調查監測樣地調查任務,且數據均通過市級驗收。這標志著階段性成果的取得,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本底評估提供了科學依據。

科技賦能:調查效率提升40%

在岷山鄉的樣地調查現場,技術人員手持搭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RTK測量儀,僅用30秒就完成了樣地中心點的厘米級坐標定位。“這套設備採用了多頻段抗干擾技術,在密林環境中也能保持穩定信號。”調查員介紹道。

項目負責人、高級工程師袁玲表示,團隊創新採用“影像+GNSS”調查模式,通過高清影像套合樣地點坐標,並運用AI識別技術判斷植被種類,將單個樣地調查時間從傳統的4小時縮短至2.5小時,效率提升40%。在科技手段支撐下,團隊僅用1個月就完成了全區7個復雜樣地的調查工作。

巾幗擔當:荊棘叢中的“森林衛士”

本次調查中,獅子朗山村劉家凹樣地的調查工作尤為艱巨。該樣地位於海拔較高的山地陡坡,植被茂密,荊棘叢生。兩名女調查隊員手持砍刀開辟通道,在復雜環境中連續工作8小時,完成了大樣方內所有林木的檢尺和挂牌工作。

“野外作業不分男女,困難面前隻有堅定的戰士。"00后女調查員雷萱說。破損的長褲、滿身的蚊虫叮咬和劃痕,成為這些“森林衛士”最特別的“勛章”。

薪火相傳:“移動課堂”育新人

項目組採用“師徒制”培養模式,袁玲在作業現場開設移動微課堂”,通過“理論+實操”的方式指導新隊員。在柴桑區的密林深處,經常能看到老技術骨干手把手教授年輕隊員的場景。

“袁師傅把樣方布設比作‘給大地量體裁衣’,讓專業知識變得生動易懂。”雷萱說。項目組還建立了“三級質量把關”制度,確保每個數據都經得起檢驗。

夕陽下,隊員們收拾行裝離開最后一個樣地。遠處長江波光粼粼,與連綿青山相映成趣。這份沉甸甸的調查成果,將成為守護長江經濟帶綠水青山的科學基石。(程方妮)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