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革命老區“振興菜” 今朝祖國邊疆“富民苗”
江西蘆筍“安家”帕米爾高原

盛夏七月,位於帕米爾高原東麓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陶縣,200個蔬菜大棚鱗次櫛比,一株株蘆筍破土而出,綠意盎然。“上半年已經採收了首批蘆筍,順利的話明年可以迎來豐收了!”看著眼前茁壯成長的蘆筍,來自興國縣農業農村局的江西援疆干部黃向榮難掩喜悅。
蘆筍被譽為“蔬菜之王”,因其營養價值豐富備受消費者青睞。如今,這株小小的綠色蔬菜,正跨越萬裡山河,將革命老區江西興國與位於西部邊陲的高原小城新疆阿克陶緊密相連,成為兩地百姓共同的“振興菜”“富民苗”。
這場跨越萬裡的“安家”之旅,源於贛南紅土地上積累的成功經驗。2019年,興國縣成功引進江蘇客商發展蘆筍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至今種植規模已達7000畝,一躍成為南方地區最大的蘆筍種植縣之一。省農科院專家還在興國的蘆筍基地裡,培育出適應紅土生長的蘆筍新品種“興國1號”“興國2號”,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江西援疆干部將12個優選蘆筍品種帶到了對口支援的阿克陶,建起了首個蘆筍產業示范基地。“這裡土壤偏鹼性,白天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所以病虫害少,種出來的蘆筍糖分含量高、口感更好。”黃向榮如數家珍地介紹,“興國1號”第一年試種就大獲成功,多項生長指標均優於內地。
在新疆“安家”的不僅有江西良種,還包括一整套成熟的產業發展模式。阿克陶縣通過“政府引導+企業投資+專家幫扶”的模式,從興國引進龍頭企業,目前連片種植規模居全疆之首。
在該縣加馬鐵熱克鄉,蘆筍基地已帶動當地200多名村民穩定務工。村民們不僅可拿到每畝地600元的土地流轉年租金,每天還有80元至120元務工收入,算下來比自己種棉花、玉米還劃算。聽說蘆筍種植效益好,很多村民一邊學技術,一邊謀劃在自家地裡也跟著種上“富民苗”。
據介紹,蘆筍種植一次可連續採收10年以上,年畝產量可達1500公斤,大面積推廣后有望成為當地長期的經濟增長點。阿克陶縣已規劃明年將種植面積增加至1萬畝,同時建設集深加工、產品銷售、冷鏈物流於一體的現代化產業綜合體,推動蘆筍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邁進。
這株曾見証江西打贏脫貧攻堅戰、走好鄉村振興路的“功勛菜”,如今又肩負起新的使命,為新疆的興邊富民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全媒體首席記者朱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