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各地圍繞夜間消費創造經濟增長點——

看,夜色下的消費力(銳財經)

2025年08月23日07: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夜經濟”是城市活力的新名片。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全國多地的另一面精彩便開始綻放——夜市人潮涌動,景區燈火璀璨,商圈熱鬧非凡。從千年夜市到數字夜游,從傳統小吃到沉浸體驗,夜晚的消費潛力正在迸發。

  約60%的國內居民消費發生在夜間

  夜幕降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南鑼鼓巷景區人頭攢動,在一些小吃店、茶飲店、伴手禮商店門口,來自天南海北的顧客排起了隊。

  “我們是從成都來的,暑假期間帶孩子到北京玩,晚上沿著什剎海賞賞夜景,再一路走到南鑼鼓巷,買點小吃。”來自四川成都的游客李女士說,“在四川,我們經常晚上出去‘整宵夜’,每到一個城市旅游,也習慣了逛逛當地夜市、看看夜景。”

  像李女士這樣熱衷打卡各地夜市的游客還有許多。剛從青海西寧旅游結束的陳莎莎逛了當地有名的老城夜市,“我在大新街夜市買了一些文創冰箱貼和手工飾品。在離此不遠的莫家街夜市,又嘗試了具有當地特色的釀皮、甜醅,味道很不錯。”陳莎莎說。

  據了解,為了豐富文旅市場供給、挖掘夜間消費潛力,西寧持續開發夜間文旅產品、創新夜間消費場景,目前已擁有3條省級示范步行街、4條省級特色步行街、33條夜間消費步行街。數據顯示,僅今年7月,大新街夜市就接待市民和游客約110萬人次,收入5500萬元。

  從“日落而息”到“越夜越精彩”,夜晚不再只是休息時間,而成為社交、娛樂、文化體驗的重要場景。根據商務部發布的《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2024年,約60%的國內居民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消費額佔比超過全天營業額的一半﹔在旅游人均消費貢獻方面,夜間消費是白天消費的3倍。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4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夜間旅游需求持續上漲,2024年國內夜間旅游總花費約1.91萬億元。

  將夜間流量變為“消費增量”

  眼下,圍繞夜間消費、餐飲消費等消費熱點,各地頻頻發力,創造消費增長點。

  演唱會、足球賽……今年以來,北京各類演出賽事頻頻,激發夜間消費活力。北京一些商圈專門推出“票根經濟”,在演唱會舉辦期間,商圈內多家餐飲、娛樂配套等類別商戶對持當日演唱會門票的顧客提供專屬折扣,拉動夜間消費。北京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豐富消費場景、培育辦賽主體、優化服務保障等措施,全力將“賽事流量”變為“消費增量”。

  視線南移。在上海市長寧區,2025上海夜生活節於6月6日正式啟動,並將延續至9月。據了解,本屆夜生活節在上海長寧區推出夜生活嘉年華,邀請45個體現上海24小時活力城市多元特色的內容和品牌項目集中亮相,帶來融合夜購、夜食、夜秀、夜動、夜讀、夜游和夜娛7方面的趣味游園嘉年華,呈現音樂演出、主題派對、潮流夜跑等多類體驗。

  重慶南岸區長江之畔,今年4月中旬起,每逢周六和重要節假日夜晚,這裡就會舉行“新韻重慶”無人機燈光秀常態化展演。數據顯示,作為無人機展演最佳觀賞區域之一的南岸區南濱路,自無人機展演常態化以來,節假日期間南濱路沿線的重點餐飲企業平均滿客率超過70%,重點酒店平均入住率超過80%。

  提升夜經濟科技含量

  河南開封,夜市歷史由來已久。延續夜市傳統、圍繞促進夜經濟發展,近些年,開封市構建起夜游、夜購、夜娛、夜宿、夜食等多元業態融合發展的夜間經濟體系。當地還積極引入數字技術,持續創新“夜游”形態。比如,當地開封府景區演出項目《南衙千秋月》,通過角色數字人與演員互動,增強觀眾觀賞體驗。目前,開封市已培育2個國家級、8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借助技術為夜經濟發展提質增效,這樣的創新嘗試,還能在全國不少城市瞧見。

  山西太原小店區抱鼓巷,最近正式發布夜經濟AR景觀,隻需掃描二維碼,游客就可沉浸體驗多種AR動畫場景。當地推進建設的“數字孿生商鋪”,不僅能讓消費者在線上預覽商鋪AR全景,還能領取專屬消費券,進一步促進線下消費。

  湖北武漢“江夏裡”,是武漢首個以老碼頭文化為主題的沉浸式體驗街區。在這裡,依托5G、人工智能等技術資源,當地正構建起智慧旅游生態體系。比如,游客通過智能停車系統,就能快速查詢停車場余位﹔景區客流預警系統還能對街區人流量實現監測分析,為景區安全運營提供支持。

  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看來,更好促進夜經濟發展,要用好夜經濟搭上“互聯網+”快車的優勢,積極運用各類新技術,提升夜經濟科技含量,促進夜經濟進一步成為“智慧經濟”。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