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全南:文明新風入萬家

2025年08月24日08:2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夏日新風吹,城鄉大變樣,禮儀融血脈,文明正氣揚……”夜幕降臨,走進全南縣陂頭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隻聽八一合唱團團長李秀清的這一嗓子,引來群眾陣陣叫好。

  “合唱團是由退休職工、民間藝人自發組織成立,每周定期組織排練紅色歌曲。”李秀清介紹,合唱團現有成員30余人,把政策宣傳、鄉風文明建設融入歌曲中,不僅讓村民們聽得明白,也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獲得廣大群眾好評。

  發揮鄉村能人帶頭作用,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多方參與移風易俗,這種“理論+文藝”的宣講模式,已成為全南縣推進全域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助力文明新風吹到群眾家門口。

  近年來,全南縣聚焦文明“有聲、有形、有禮、有范、有家、有魂”,固化工作機制,活化場所陣地,常態化開展各類活動,探索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一體的城鄉文明互促互融新路徑,以“全域文明”為支點,撬動了一場自內而外的轉變。

  家住全南縣政和苑小區的諶永秀是一名老黨員,她見証了城區的點滴變化:“這幾年變化真大,街道敞亮,道路干淨整潔,車也停得井然有序,市民更遵守文明禮儀,大家的精氣神明顯不一樣了。”

  文明建設不是“獨角戲”,而是要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全南縣一體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校園、文明家庭、文明單位五大創建提升行動,打造“一村一品”志願服務、“全寶慧姐之家”等品牌,實施城市能級提升項目38個,圍繞基礎設施配套、市容環境改善,促進全縣文明建設全域推進、整體提升。

  城市更新,生活更美,全域文明建設成果持續“上新”。全南縣以江西省“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活動為契機,推動優質文化資源下沉,瞄准構建普惠性“家門口”文化圈,壯大“理潤全南”宣講隊伍,常態化開展文化服務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全域文明建設“活”起來。目前,該縣開展基層宣講1100余場次。

  “我這毛筆字寫得怎麼樣?”“來,我們下盤棋。”“快彩排一下這周表演的舞蹈。”……走進全南縣城市社區文明實踐所,各種文化功能室對社區居民免費開放,居民們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理論宣講、健康義診、休閑娛樂,這裡的活動真不少。”居民劉運紅對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豎起了大拇指。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全南縣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09個、延伸領域文明實踐點9個,配齊配足102名專職文明實踐員,構建起“15分鐘文明實踐圈”,文明實踐雲平台累計記錄服務時長超132萬小時,織密城鄉文明實踐網絡。

  日前,龍源壩鎮的一對新人喜事簡辦,為大家樹立了好榜樣,新郎新娘在新風禮堂舉辦婚禮,婚禮上沒有繁瑣的儀式,隻有簡朴而溫馨的承諾。“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彩禮聘金。”新娘郭鈺說,響應移風易俗,讓婚姻回歸愛的本質。

  一個村就是一個“熟人大家庭”,要讓“舊習俗”變成全村“新風氣”,還得從村民需求入手。全南縣聚焦文明有“禮”,打造新風禮堂11個,集禮堂、講堂、宴席等多功能於一體,為群眾操辦紅白事宴席提供場地和服務,持續深化婚俗改革,成立“喜事管家”隊伍,覆蓋全縣98個村(社區),常態化上門開展婚姻服務,助力文明之花璀璨綻放。目前,全南縣省級以上文明鎮佔比達33%、獲評全國文明村鎮4個,選樹培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人、全國自強模范1人、“中國好人”3人、“江西好人”6人、“贛州好人”46人。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