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數智賦能 紅土新生

——贛州數字化轉型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紀實

2025年09月17日08:10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贛南,紅土正涌“數轉春潮”。機床的轟鳴聲中交織著數據流的無聲奔涌,智能制造已悄然“點火”,傳統車間煥發出智造新聲——

  這裡有3073家規上企業,總數穩居全省首位﹔2456家完成入企診斷,1701家規上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1至7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高於全國2.5個百分點……

  老區不老,勢頭正好。贛州,正以數字化轉型為鑰,開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政策筑基 構建“四梁八柱”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關乎未來的戰略抉擇,更是一場需要巨大投入的艱難遠征。企業“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的三道坎如何破解?贛州的答案是:政府先行,政策引領。

  贛州市委、市政府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一把手”工程,科學規劃、明確方向。2024年,贛州發布扶持政策34項,形成“市級每年定額支持、縣級差異化配套、專班精准推進”的政策支持體系:

  ——一套政策體系,覆蓋轉型全生命周期。市級層面制定《贛州市進一步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2025年工作方案》,明確提出“三個全覆蓋”目標:力爭實現對正常經營規上工業企業入企診斷、數字化改造和貫標評價全覆蓋。同時,創新推出“賽馬制”資金管理辦法,採取“先預撥、后清算”模式鼓勵企業實施改造。

  ——一批資金支持,破解企業轉型難題。出台了關於金融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融資需求,贛州銀行等省內金融機構推出“贛銀數貸”等金融產品。目前,該市已實現L3級及以上規上企業對接走訪全覆蓋,獲得數字化轉型融資意向客戶152戶,意向融資金額11億元。

  ——一個服務體系,提供全程專業指導。贛州逐步形成“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數字化診所、數字專員”三級服務體系,並創新推行“政府買單、專家出診、一企一策”的診斷機制,對標《江西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分級分類診斷服務參考手冊》。目前,該市已面向診斷服務人員及市、縣兩級主管部門舉辦超20場次宣貫培訓,覆蓋2000余人次,推動2456家完成診斷報告,其中2418家通過監理審核。

  “通過賽馬比拼,讓政策紅利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地方,激勵企業從‘要我轉’變為‘我要轉’。”贛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實踐突圍 帶動“鏈群共舞”

  政策只是引擎,真正的動能來自企業的實踐。在贛州,數字化轉型已從龍頭企業的“標杆示范”,發展為“鏈群共舞”。

  位於贛州經開區的贛州有色冶金機械有限公司每年投入400余萬元用於設備更新,改造提升銅礦、鐵礦、鉛鋅礦等傳統礦山選礦設備,精細管理降本增效。車間技術工人高康見証了生產車間的變化——加工環節從5段工序縮減至3段工序,從火焰切割到等離子切割再到激光切割,自動化水平在不斷提升。

  在南康區,江西家裡美智能家居,8層原材料智能立庫中,RGV存取板材穿梭自如,智能成品庫相對傳統模式出入庫效率提升300%﹔板材利用率高達92%,加工誤差控制在±0.1mm以內。數字化讓家居制造告別粗放,走向精微。

  在於都縣,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打造了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平台,供需雙方物料統一編碼、數據互通,品牌商與供應商的線下溝通減少約70%,訂單准交率提升23%,打破了紡織服裝行業的“信息孤島”。目前平台累計注冊企業243家,標識注冊量超5200萬次,解析量達2.7億次。

  贛州深諳“標杆帶全局”的轉型邏輯,將數字化應用成效顯著和示范帶動性強作為選拔標准,分行業、分類型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杆示范。該市聚焦電子信息、有色金屬等7條重點產業鏈,打造省級“小燈塔”企業11家、“數智工廠”9家,贛州高新區、信豐高新區等6個開發區(工業園區)入選第三批產業集群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

  “標杆的價值不僅是自己強,更要帶動一片。”瑞金經開區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說。目前,該市已有95家企業簽訂升級改造合同,27家企業完成改造,產業數字化水平指數達90.3%,其中金拉銅箔獲批為省級“小燈塔”企業,形成“鏈主領跑、梯隊跟進”的格局。

  要素賦能 實現“生態常青”

  “提交申請才3天,435萬元獎補資金就到賬了!”江西曉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光科的感慨道出了興國縣企業對數字化服務的認可。這家以生產工業機器人、智慧顯示器為主的企業,投入5000萬元用於管理系統和設備的升級,曾因資金壓力和員工操作難題陷入停滯。正是當地數字專員楊鯨湧每周4次為企業申請政策、跑資金,解決企業困難,才推動項目步入正軌——如今生產線自動化率達92%,日產量突破30萬片。

  在贛州,像楊鯨湧這樣的數字專員還有很多。數字化轉型是一場系統性工程,需要人才、金融、基礎設施等要素的全方位保障,而人才是數字化轉型的首要資源。

  贛州推動本地49所高校和中職學校開設數字類專業205個,在校生超6萬人﹔贛南科技學院聯合華為打造“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公共實訓基地”、聯合浙江精益集團共同建設贛州市精益管理研究院﹔認定10家“科創飛地”,引進289名科技特派員下沉縣區。目前,全市已培育省級數字專員179名、貫標專員21名,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數字隊伍”。

  金融是源頭活水。贛州出台專項金融政策,市級層面撥付1000萬元,按照貸款額度的年化1%給予企業貼息,按照貸款額度的0.3%給予擔保費減免,並鼓勵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服務機構設立專項低利率金融產品。

  基礎設施是數字底座。今年1至7月,贛州累計建成5G基站26496個,實現行政村5G網絡“村村通”﹔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佔比達24.2%,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瑞金市建成全省首個塑料加工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江西啟燁物聯成為行業“數字樞紐”。

  此外,贛州還遴選公布了91家數轉服務商、133個“小快輕准”解決方案,組建20個數字化診所,形成了“企業有所需、服務有所應”的良好生態。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永不停歇的遠征。贛州以政策為指南針,以實踐為落腳點,以要素為壓艙石,正在從“制造”邁向“智造”的征程中穩步前行。浪潮已起,未來已來。這片紅土地,正以數字之筆,描繪新型工業化的壯闊圖景。(鄢朝暉)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