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投資興業沃土 樂安縣全力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的土壤,更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近年來,樂安縣持續推深做實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通過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搭建銀企對接平台、建立挂點幫扶企業機制等舉措,為企業減負賦能,打造投資興業的沃土。2024年,樂安縣營商環境評價躍居撫州市第一方陣。如今,樂安縣正以“店小二”式服務,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改革引領 構建“親清”政企新生態
近年來,樂安縣全力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通過建立干部挂點企業制度、組建服務企業專班、開展政企座談會、針對園區企業制定“一企一策”等方式,協調解決企業投資生產經營中的痛點、堵點問題。
在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中,樂安縣制定了“1+4”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政企溝通機制,認真傾聽企業意見建議,幫助企業解決運輸、用地、用工、用能、融資等實際問題,指導企業拓寬融資渠道,並及時兌現惠企政策,不斷激發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增強企業滿意度和獲得感。今年以來,該縣累計兌現惠企金額1.29億元,惠及企業177家。
江西博瑞達新能源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盧敏說:“落戶樂安后,園區想企業之所想。去年企業出現資金短缺,樂安縣政務服務中心立即行動,聯合園區、銀行等工作人員深入企業走訪了解,主動宣講貸款扶持政策,不到一周,便成功將500萬元貸款資金注入企業。”企業安心發展的背后,是樂安對經營主體的全周期呵護:從投資落地到生產經營,政府充當“護航者”,確保政策紅利直達企業。
服務升級 打造“高效便捷”政務新標杆
如何讓產業聯合體發揮集聚效應?如何解決企業痛點、堵點問題?樂安縣持續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持續推進涉企“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打造了“鋰電產業全鏈審批”專窗和“竹筍產業”專窗,實現了54項相關行政審批事項一鏈辦理。按照“能上則上、應上盡上”原則,將49項涉及資金兌付的事項全部上線至全省統一建設的“惠企通”平台,平台上線惠企政策事項辦理率達100%。
同時,樂安縣建成了園區政務服務分廳,落實了“園區事、園區辦”,為企業項目投資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免費服務。建立重點企業“五個一”挂點幫扶企業機制,常態化開展政企懇談會、茶話會、銀企對接會,解決企業發展的一批實際問題。今年以來,為12家企業解決發展經營問題36個,為36家重點企業幫助招工526人。
此外,樂安縣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簡易注銷、“証照分離”改革等舉措,實施全程電子化登記,提升企業注銷便利度﹔全面推行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並行辦理”服務,一般登記、抵押登記辦理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
要素支撐 筑牢“減負賦能”發展新基石
企業發展,要素保障是基石。樂安縣精准聚焦財政支持、用工服務、執法優化三大領域,為企業減負鬆綁、保駕護航,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
為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問題,樂安縣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用好“財園信貸通”“續貸周轉金”等政策貸款,切實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水平,為企業注入金融“活水”。今年以來,該縣通過“財園信貸通”為59家企業共提供融資貸款3.94億元﹔通過“續貸周轉金”累計發放18.20億元,幫扶企業131家次,顯著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資金周轉壓力。
針對用工難題,依托縣、鄉、村三級“就業之家”平台,大力開展“春風行動”專項招聘。今年以來,累計收集崗位3500余個,舉辦線下招聘會30場,為園區企業招工1625人,園區員工總數達7986人。同時,通過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累計提供1000余個用工崗位,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
此外,樂安縣政府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推行“綜合查一次”和“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機制,制定首違不罰、輕微免罰、從輕處罰、減輕處罰等清單501項。依托“雙隨機、一公開”和撫州市行政執法監督平台,將全縣609名行政執法人員及園區300余家企業納入監管,在企業設置監督二維碼,嚴格落實“入企掃碼”制度,確保“平台之外無執法”,並安排專人對平台實時監督,對未掃碼入企檢查行為即時預警、及時糾正。設立“企業安靜日”,讓企業安心經營、專注發展。除特殊情況外禁止入企檢查,並安排專人實時監督掃碼情況,確保政策落地。今年以來,該縣共免罰3980件(免罰金額69.9萬元)、從輕處罰597件、減輕處罰14件,獲得企業廣泛好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