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鄉:新農人蹚出“智”富路

近日,航拍鏡頭下的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水稻制種基地溝渠縱橫,千余畝稻田裡眾多雜交制種水稻品種進入成熟期,豐收在望。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9月下旬的一個清晨,在萍鄉市蘆溪縣銀河鎮紫溪村的智慧農業園蔬菜基地,當地連片大棚種植的蔬菜逐漸迎來豐產期,菜農正搶抓農時,採摘、分裝、轉運……
農戶楊衛春站在她承包的智慧大棚內,按下操作按鈕,大棚頂部的“棉被”便緩緩展開,灌溉系統開始精准作業。
“溫度35攝氏度,濕度68%,土壤微量元素正常。”楊衛春看著手機APP上的數據告訴記者,“這些數據關系著作物的生長品質,以前全靠人工感受,現在靠科學。”
楊衛春與土地打了十幾年交道,是個地地道道的“老農人”,和大多數農戶一樣,此前一直使用普通大棚種植蔬菜。
“那時候全靠經驗和感覺,天氣的變化讓我們吃盡苦頭。”她回憶道,“特別是辣椒這種對溫度敏感的作物,溫度差幾度,長勢和產量就完全不同。”
從傳統種植,到智能化種植,從“老”農人到“新”農人,觀念的革新,離不開萍鄉市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
以楊衛春為例,她曾經參加過蘆溪鄉村振興學院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不僅學習各類先進種植技術,還赴省外先進農業省份學習。
“在學習中,不僅了解到了各類蔬菜的種植技術,還親眼看到當地農戶專業化、智能化的運營模式,正是在一次次的學習中,更加堅定了我走農業智能化這條道路。”楊衛春說。
近日,航拍鏡頭下的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水稻制種基地溝渠縱橫,千余畝稻田裡眾多雜交制種水稻品種進入成熟期,豐收在望。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近年來,依托蘆溪鄉村振興學院等教育培訓資源,萍鄉市組織了多批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到目前,該院已承辦省內外600余期培訓班,累計培訓人數超過4萬人次,成為培養“新農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平台。
在萍鄉市湘東區舉行的2025年萍鄉市雜交水稻制種技術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的籌備階段,培訓團隊深入湘東區、蓮花縣等制種核心區調研雜交水稻制種全流程技術,摸清產業痛點,讓課程“精准對接需求”,讓50名學員收獲滿滿。
萍鄉市武功山舉辦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則圍繞景區周邊創業群眾的實際需求,採取線下理論植入,線上互聯網視頻直播實戰知識為主的方式,進一步提高武功山風景名勝區鄉村旅游電商技術能力水平,全面助力武功山5A景區旅游老百姓從業人員的互聯網推廣能力。
蓮花縣持續培育一批本土人才,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等平台,開展“理論+實踐”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各類鄉土技能人才和種養戶3000余人次,讓農民知道“該干什麼”,明白“該怎麼干”。
“我們將建立學員跟蹤服務機制,實時解決農戶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持續為萍鄉市培育更多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科技動力。”萍鄉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萍鄉市為例,近年來,江西省在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上持續發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根據2025年《江西省高素質農民培育方案》,今年,江西將培訓高素質農民2萬余名。
培育的內容重點聚焦新產業新業態帶頭人培育等三大工程,並針對行業急需、人才培養短板弱項、產業發展痛點難點等舉辦一批專題培訓班。
隨著方案的逐步實施,在可以預計的將來,將有更多愛農業、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活躍在贛鄱大地,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助力江西在農業強省建設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