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战青春

2020年05月13日07:06  来源:江西日报
 

刘旸瑒:响应时代的召唤

一个有着明亮眼眸、真诚笑容的姑娘,出现在记者面前。白皙的皮肤与身上透显的书卷气,让人难以将她的形象与驻村第一书记联系起来。

然而,她确实是一位“老”村干部了。从2017年5月至今,她已在村里工作了3年。从扶贫队员到第一书记,她参与并见证了一个省定贫困村脱胎换骨的全过程。

她叫刘旸瑒,是省教育厅驻吉水县八都镇东坊村第一书记。2017年,而立之年的她向单位主动请缨到东坊村扶贫。在这里,她为乡村孩子打开了全新的眼界,让贫困户在产业和文化方面得到双提升,而自己与襁褓中的儿子却承受着母子分离之苦。2019年,她获得江西省脱贫攻坚贡献奖。

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姑娘,为什么会主动申请来到农村?“儿时我经常回到祖父母在农村的家,因此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她说,“通过贴近了解农村,我感受到群众最真实的渴望和最迫切的需求,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车行入山,山高林密。穿过一片笔直的杉树林,刘旸瑒在一片新栽种着蜜柚树的缓坡前下车。“我也是来扶贫后,才陆续认识了许多农作物。”她笑着说,“这是一个不断向农村学习的过程。”

正是这位勤于学习的年轻人,在3年时间里,牵头为东坊村建起光伏扶贫基地和投资500万元的肉鸡养殖基地,同时推进扩大村中蔬菜基地的面积,使蔬菜年产量翻了三番。全村33户贫困户都以扶贫资金入股各个基地,村集体每年也可从基地分红中增收2万余元。

为解决蔬菜基地的销售问题,她一回到南昌便四处联络,成功地将东坊村出产的蔬菜推销到了20多所省属职业院校的餐桌。仅此一项,村里每年可增收25万元。

“除了让群众富起来,为乡村孩子教育做实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原有村小撤销、村里孩子只能到五六公里外的八都镇上小学的无奈,她与工作队积极想办法,在村里建了一所崭新的小学。

在省教育厅的关心下,东坊村教育“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村里孩子们到省城开启了研学旅行,第一次坐上了火车,参观了科技馆……八都镇还举办了中小学校园科技节活动,VR、无人机等新鲜事物走进校园,乡镇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体验到最前沿的科技。

不仅要教育孩子,更要教育群众,提振贫困村的精气神!工作队为村里新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结合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打造出一座村史馆。送戏下乡、乡村春晚、道德模范评选、文体节……随着一项项文化活动在村里开展,许多贫困群众昔日紧锁着的眉头,日渐舒展开来。

在贫困户王圣根眼里,刘旸瑒对他的帮助,如无声的涓流浸润周身。他长年患病,刘旸瑒不仅捐助他一千元,还在网上帮他发起了“水滴筹”捐款。他因胃出血到南昌求医,是刘旸瑒多方托人帮他“抢”得一个床位。“这么年轻的刘书记,帮我们解决起问题来,就像闺女一样亲!”王圣根说。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这位意气风发的青年,正响应时代的召唤、遵从内心的选择,大步行走在为人民服务的逐梦路上。(记者 李 歆)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