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技能 送岗位 有兜底

——九江市多措并举为贫困群众就业谋出路

2020年06月02日07:06  来源:江西日报
 

  九江一扶贫车间生产场景。记者 洪怀峰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九江市通过技能培训、设立公益岗位兜底等措施,为贫困群众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目前,九江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7867人,其中已就业110069人,就业率达74.67%。

  授技能:帮贫困群众掌握就业技能

  “要就业,一定要掌握一门技能,在我厂里,如果掌握了缝纫技能,加工一条裤子能拿到3.5元,熟练工一天可获得200元左右收入。”5月28日,九江市良裳制衣厂的负责人周小青告诉记者。周小青原本是柴桑区马回岭镇排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参加了当地就业部门组织的服装制作技能培训,掌握技术后,她于2018年结合曾经在沿海服装厂务工的经验,自筹资金10万余元,创办了这家制衣厂。

  今年5月,为了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掌握实用技能,当地政府就业部门在周小青的服装厂,举办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班(服装类),3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柴桑区马回岭镇的贫困户夏培就是其中一员。“以前不会加工衣服,通过培训,现在我也会踩缝纫机了。”5月27日,谈及自己通过技能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夏培脸上写满了笑意。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九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科科长涂薇表示,目前全市有培训需求贫困劳动力3404人,全部会参加针对性培训。

  送岗位: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当地村民与贫困户在厂子里上班可以灵活安排时间。”5月27日,德安县新强医用敷料有限责任公司吴山分公司的负责人陈模焱谈到,他的厂子是当地政府部门扶持的扶贫车间,目前在该县的吴山镇张塘村、红桥萤石矿社区均设有加工点。陈模焱的扶贫车间目前共吸纳员工4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2人,工资以计件报酬的方式发放,平均每人每月收入1500余元。

  近年来,九江市鼓励能人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创办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或设置分散加工的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组织农村贫困人口从事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等生产活动或来料加工业务,满足贫困户“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目前,九江市有扶贫车间162个,涉及服装加工、医用敷料加工等多个行业,带动贫困劳动力1299人实现就业增收。

  有兜底:设公益岗助贫困群众就业

  宋随焰是彭泽县棉船镇复排村的贫困户,以前在外务工,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他无法返岗,正当他为没有工作心慌之际,当地政府设立了疫情防控宣传员、卡点值守员等公益岗位。“我申请到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宣传公益性岗,现在又有了收入,心里踏实很多。”宋随焰对此很开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创设公益性岗位是九江市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兜底举措,除原有公益性岗位外,疫情期间,该市紧盯就业困难群体,按照“救急救难”原则,结合防疫消杀、巡查值守、宣传疏导等安排临时性岗位,开发出1400余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施雪 记者 洪怀峰)

(责编:毛思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