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社保卡怎么激活?小孩都去城里打工了,我又不识字,希望村干部能安排人帮我解决。”
“提个小建议,个别养鸡养鸭的人家能不能不要放养,搞得村里卫生很不好。”
“我也来说两句……”
农家小院里,摆上几把木椅,干部与村民们围坐一圈,面对面商议、零距离交流。在江西省安远县,一种被称作“改革”的基层治理方式,正在火热推进。
从2019年5月起,安远县浮槎乡针对以往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精准施策,开展“屋场夜话”宣讲活动。组织乡村干部利用晚上的时间深入全乡各村组屋场开展集中宣讲,了解民情民意,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宣讲政策,在与村民拉家常式的夜话中,全新的生活方式正款款而来。
“有话好说,找准沟通良方”
浮槎乡是安远的“北大门”,在高速公路开通之前,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村组存在各种社会治理乱象,干部群众观念相对落后,村民自治缺失,干群关系对立,用当地流行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一言不合就上访”。
“我刚来这边任职就遭遇了一件伤心事。”浮槎乡党委书记康弘回忆到,当时计划建一所卫生院,但征地工作频频遭遇村民的阻拦。康弘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帮老百姓做好事会变成难事。
“卫生院挡住了坟墓,风水不好,我不同意!”因为村民廖彦养和廖彦贵的极力反对,征地工作持续了一年多都没有完成,任凭怎么劝说也没有用,苦恼之下,康弘另辟蹊径想出了办法。
“既然我一个人做不通他们的工作,那就让大家来帮帮我。”康弘组织大部分村民去其他乡的卫生院参观体验,并拍了很多照片带回来与村民们分享,不厌其烦地讲解卫生院的重要性与便利性。
在得到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后,征地工作得以实现。浮槎乡新卫生院于2018年6月正式投用,不仅满足了浮槎乡村民卫生健康需求,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如今再提起当年反对建卫生院的事,不少村民笑着直摇头。经过这件事,康弘深刻地认识到,干部和群众并非不能好好沟通交流,而是缺少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于是,浮槎乡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出“屋场夜话”宣讲活动,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时的场景。
夜话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此前该乡一些偏远村组的村民蛮不讲理,粗暴好斗等不法现象,通过“屋场夜话”活动,取而代之的是遵纪守法、文明守纪的良好风尚。
“有话直说,不再藏着掖着”
夜幕降临,山村的夜晚格外宁静。每个月的中旬,在浮槎乡各村小广场、祠堂、农户家中等地随处可以看到,干部群众们围坐在一起,聊家常,话发展。
该乡通过制定宣讲方案,利用座谈、有奖问答、交流互动等方式,引导村民抛开顾虑,说实情讲真话,村民提出的问题现场能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录在“屋场夜话”入户登记簿中,及时跟进解决。
据了解,该乡塘坎、百坑等7个村小组的村民没有休闲活动场所,村干部通过“屋场夜话”收集民意后,很快就建好了设施齐全的福智广场,村民们直竖大拇指。
“育秧一定到把握好施肥的时间,田里的水量要合适,移栽时间......”5月21日20时,恰逢浮槎乡“屋场夜话”活动开展一周年,“土专家”廖家平宣讲的水稻种植技术赢得了参会群众的阵阵掌声。
在浮槎乡像廖家平这样的“土专家”还有很多,浮槎乡槎江村坪上组小组长赖世梅是红薯干生产大户,她选择通过“屋场夜话”宣讲平台,将红薯种植到红薯干制作的经验做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其他种植户,去年直接带动槎江村103户农户参与红薯种植,种植面积达88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屋场夜话’又一着力点。”据康弘介绍,浮槎乡有一大批“乡土人才”活跃在科学种养、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通过“屋场夜话”宣讲平台,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屋场夜话”的推动下,浮槎乡形成了以大棚蔬菜、黑木耳、红薯、锥栗等多业并进的特色产业格局,汇聚了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的强劲合力。
目前,浮槎乡共组织“屋场夜话”宣讲活动230余场次,先后为民办实事、解难题138余件。“‘屋场夜话’活动我从不缺席,把话说出来能让生活变得更好,干嘛要藏着掖着!”一位村民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想到未来,他的脸上挂满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