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刻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汉隶十二品新探
开展时间
2020年6月15日—2020年7月6日
展览地点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品”是中国古典美学和传统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作为一种普遍的评论方法和现象在传统文艺理论中被广泛地使用,是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审美评论范式。在审美和艺术评论中,“品”既指对包括感受、体味、析辨、反思在内审美活动的品评,又指对所评之作品给出应有的范围性的品类和价值性的品级、定位,总之对作品进行属性、风格及其高下优劣的划分和研究。文学艺术品评中的诗品、画品、书品源自古代对人的品评,即肇始于东汉乡里评议制度,该制度逐渐发展为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品评的方式选贤任能,举荐人才。同时,这一品评方式也延展到文学艺术领域,品格的高下成为古人研判艺术的基本方式。
书法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样式,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特性。历代书法作品在丰厚的文化滋养中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趣和艺术风貌。“书品”用传统文艺理论中的“品”的范式,对书家及其作品的风格类别进行区分和品评,包括书家及作品所体现出的文化底蕴、审美趣味、思想情调等综合素养。南北朝时期袁昂的《古今书评》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较为体系性的书法评论,行文多以精练的概念之词和形象的比喻之词,品评了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25位书法家。“书品”之名最早见于南朝梁庾肩吾的《书品》,受汉末“九品论人”风气的影响,他将汉至梁书家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三等,开创以“品”论书的先河,确立了一个相对成型的品评体系。此后,李嗣真《书后品》、韦续《 续书品》、杨慎《书品》、杨景曾《二十四书品》、桂馥《国朝隶品》、翁方纲《苏斋唐碑选·上品》、包世臣《国朝书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碑品》等论著一脉相承。凡此种种以“品”的方式介入艺术,形成了古人评论艺术的话语体系。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之所以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地发展而来,正是依赖这一品评体系的推动。杨廷芝为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作小序中有言:“诗不可以无品,无品不可以为诗,此诗品所以作也。”“二十四品备而后可与天地无终极”。今将此论移于论书法,无品不可以为书法,无品,评论也无从发生。
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与融合的驱动下,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书法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容上,均呈现前所未有之时代变革。传统文化语境的断裂,书写工具和方法方式的改变,使书法脱离实用而成为纯粹在“艺”层面上的展现。书法门槛的降低导致对书法认识的混乱;书法艺术自身的抽象和幽深,加剧了人们对书法认识和评价的含糊不清。比如“线条”、“形式”、“空间”等西方图像观,逐渐融入了原本纯粹稳定的传统书法审美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置换了书法的传统精神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书法风格的演变。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本着立足传统,倡导使用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品”来界定艺术品质的方式去梳理古代浩瀚的“碑学”遗产。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汉隶”入手,其次是三国魏晋南北朝隶书,再者是隋唐隶书。
汉代是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有着宏大精神内蕴的“汉隶”,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典范意义,与这个时代气象具有天然吻合的神理。观照书法史上异彩纷呈的“隶书”,或雄浑刚劲,或灵和雅逸,或苍茫古厚,或工丽明净,或萧散放旷,或拙率奇诡,而这些风格类型也基本涵盖了当代书法创作的风格特征。以传统“品”的话语方式,重新发现和挖掘隶书的美,“汉隶十二品”这一概念正是在这一学术背景下诞生的。结合古人的评述,我们提出了汉代隶书中具有典型美学价值的十二通碑刻,分别是《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华山庙碑》《衡方碑》《封龙山颂》《鲜于璜碑》《西狭颂摩崖》《石门颂摩崖》《大开通褒斜道摩崖》。从文献资料梳理入手,对这些经典进行了一次新讨论、新阐释。关于这次研讨的学术理想,一如当代著名美学家张法先生所言:“在二王帖学占据中国书法主流的一千多年后,篆隶的经典化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不妨以龙门魏碑的经典化过程作一种参照。乾隆时代提出‘龙门四品’,经历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到同治年代,方达到龙门十品,后定为二十品,到光绪年间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龙门二十品’方得到书法界和知识界的普遍接受。而汉代隶书一直以来未有经典化的梳理,‘汉隶十二品’这一新名称的酝酿和提出,意味着开启了汉隶经典化的新路。”这既是对经典的一次重新学习和研究,也是将汉隶以及三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隶书经典化的新启动。
当代书法创作新局面的开展需要从理论与观念上对之做出分类评判,以剪除芜杂,有效地引导当代书法的艺术评判和审美定位,通过 “品”确立当代书法创作的范式和理想。问题的抛出及其梳理,对所有面对经典的书法学习者意义重大。至于哪家榜上有名或许并不那么重要,提出重塑经典这一命题,激发思想,深究道理,更符合此次展览的初衷。“何为经典?”这不仅仅是对书法美的终极问题的思索,同样也是对“书法传统”的再审视,问题不辩不明,有了新追问,无论对于书法新时期的再发展,还是当下书法经典化理路的探索,都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积极进取的意义。
此次展览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书法家,以“汉隶十二品”为取法对象,或临摹,或创作,对经典做出合乎自己意趣要求的新诠释。同时,为了使本次展览在学术层面上深化,邀请了著名的美学家、书法理论家和精于版本鉴定的专家,分别就“理论”“鉴碑”“碑版”和“创作”四个单元做多维同时展示,其中十二种汉隶精品拓片涉及不同时代不同版本,使我们能在这一传统图像背景下,以当代审美视角去审视当前书法创作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