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赢取每一秒

——新余建设院前急救城乡一体化见闻

2020年07月06日07:25  来源:江西日报
 

院前急救是为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提供的医疗救护。作为急救医疗服务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抢救的成功率,也是衡量城市应急救援反应能力和急救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新余市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全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特别是2017年启动院前急救城乡一体化建设,升级改造市紧急救援中心调度指挥系统,在全市6个较大的乡镇建设乡镇急救站,实现了院前急救网络内的医院、急救站的调度、信息一体化,畅通了绿色生命通道。

紧急救援中心:

统一指挥,构建院前急救网络

“你好,这里是120指挥中心。”6月11日10时45分,在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调度指挥大厅内,调度员罗江霞接到一个求救电话,她根据求救人提供的地址立即调度距离最近的新余市中医院急救站派车救治患者。接到指派后,该医院急救人员于10时48分坐上救护车赶往现场。

“我们要求医院接到调度后,必须在3分钟内出车。中心与医院实现信息共享,所有调度信息和院前急救画面均可在调度系统上显示,整个救治过程一目了然。”中心调度科科长潘艳珍说,“调度科实行三班倒,每班工作8小时,保证中心调度指挥工作全天候不停歇和急救电话不断线。”

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于2008年1月启动运行,是该市唯一的院前急救专门机构,对日常院前急救、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进行统一调度指挥。中心主任高博说,以前,各大医院有自己的急救电话号码,有时一个救治现场出现多个医院的救护车,浪费资源。中心成立后将急救号码统一为“120”,并在全市搭建院前急救网络,逐步将各大医院纳入网络,实现调度一体化,更高效地救治患者。

2017年,为了全面提升农村健康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该市重点加强急救体系建设。目前,该市紧急救援中心,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新钢中心医院、分宜县人民医院等10家医院和6个较大的乡镇均设立了急救站,共配备25辆救护车,形成了市县乡一体化院前急救网络。从开始运行至今年5月31日,市紧急救援中心共调度派车15万余趟,有效救治病患达13万余人次。特别是1月23日至2月底,该中心调度指挥并参与转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600余人次,包括将新余市首例危重型病例转运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乡镇急救站:

辐射农村,争取更多抢救时间

6月3日13时37分,分宜县杨桥镇中心卫生院的120急救站接到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调度后,立刻出车前往该镇百福养老院救治一名忽然意识不清的96岁老人。急救人员于13时44分到达现场,并在救护车上对老人开展生命基本体征监护。14时02分,救护车到达分宜县人民医院,经过抢救老人转危为安,目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急救站护士黄晓燕说,如果镇上没有急救站,由县人民医院派车来,路上至少要多花20分钟,而对于危重病人,每一秒都是宝贵的。这只是乡镇急救站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杨桥镇是分宜县较大的乡镇,户籍人口超5万人。2017年10月,杨桥镇120急救站、罗坊镇120急救站等6个120急救站同时成立,各急救站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均配备救护车和具备院前急救上岗证的医护人员,按照统一的规章制度运行,将新余院前急救向广大农村延伸,进一步缩小了服务半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目前,新余市、县(区)每年共同给每个急救站安排30万元运行建设资金,参与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则由卫生院统筹安排。”杨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黄海平说,“我们安排了一名专职司机和一名急救护士,急救医生则采取轮班制,尽最大能力保证急救站正常运行,而且兼顾周边几个没有设站的乡镇。”

乡镇卫生院、急救站是与县级急救机构联系的纽带,在整个院前急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博表示,虽然新余的院前医疗急救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全省起步较早,但随着乡镇、农村人口的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还需进一步加强乡镇院前急救的建设,满足更多病患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为他们争取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记者 曹 耘 )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