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建到推广,山东寿光农技师徐少华——

我帮乡亲建大棚(百姓影像)

本报记者 王 沛

2020年07月07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腿伤刚好,徐少华顾不得休息,便奔赴德州,在大棚间穿梭。

徐少华今年59岁,是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人,细高个子,说起话来吐字飞快。农业技师生涯30多年,他常年行走在各地的田间地头。感谢徐少华为他们带来致富机会的乡亲,各地都有。

徐少华痴迷农业技术,早年他是果树技术员,专管果树嫁接。30多年前,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17名党员先行先试,寿光三元朱村的温室大棚在全国一炮打响,徐少华就是其中一名先行者。

当年,建一个大棚得花700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多年的收入,徐少华的母亲听了直摇头,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儿子,全家东拼西凑,建起了黄瓜大棚。

黄瓜苗小,与果树嫁接方法迥然不同。“黄瓜对温度要求高,是蔬菜中比较难管的。”育苗头一年,徐少华天天睡在大棚里。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1月,大棚黄瓜甫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第一年,他就以30300元的毛收入,成为村里收益最好的一户。

冬天也能吃上新鲜黄瓜,让大棚在各地成了香饽饽。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不少地方在大棚管理中遇到了困难。于是,寿光的大棚技术能手们便走到各地传授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技术。这次,徐少华又是第一批。

有一年,德州市平原县新建了一批大棚,因为没有科学的种植方法,收入并不理想。为此,县里的干部赶紧跑到济阳,将在当地指导的徐少华请去传经送宝。

经过多年摸索,“大棚医生”徐少华已经掌握了包括怎么选地、怎么建棚、怎么育苗在内的一整套建棚流程。如何快速教给村民,是他要解决的新问题。

“温室大棚的二氧化碳浓度,对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适宜,光合作用就好。”徐少华定期在平原县的村里广播讲课,解答啥样的大棚膜保温好、啥样的施肥配方蔬菜长得多等问题,倾囊相授。

他还召集各个镇集的技术员,针对发现的病虫害等问题一一解答。“当面讲不清楚的,就直奔村里瞧一瞧。”徐少华说,“有了农业科学技术,可以帮助老乡少走不少弯路。”

第二年,平原县平均每个大棚收入1.5万元,徐少华的指导有了回报。

如今,冬暖式蔬菜大棚已经发展到第七代,功能更多了,好学的徐少华也在与时俱进。多年来,他不仅走遍了齐鲁大地,还去往新疆、云南、贵州等地传授经验,让当地农民依靠种植技术富起来。

(责编:罗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