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聚焦2020年夏季防汛救灾特别报道(18)

直击Ⅰ级响应下的防汛一线

人民网联合报道组

2020年07月28日16:28  来源:人民网
 

  “启动防汛Ⅰ级响应”

  “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

  ……

  入汛以来,受连日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长江干流和沿线湖泊水位上涨,中下游地区多省份受灾。为应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多地纷纷上调应急响应等级,截至目前,江西、安徽全省均为防汛Ⅰ级响应,江苏南京已启动秦淮河流域防汛Ⅰ级应急响应,湖北恩施州、建始县、阳新县等多地启动防汛Ⅰ级响应。

  Ⅰ级响应下,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各地党员干部带头,解放军、武警部队及消防救援队员冲锋,抢险救灾迅速开展;基层群众和百姓也自发展开救援行动,干群同心筑起防汛安全线。

  “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

  江苏南京的江心洲四面环水,今年长江南京段水位刷新历史最高值,也让这座江中小岛备受关注。江心洲街道洲泰社区书记黄镇说,过去江心洲大堤最宽处不足5米,堤身抗冲、抗渗透性能较差。如今,22.5公里长的江堤宽度8米多,高度超过12米多,大江侧还实施了水下抛石护岸工程,全岛江堤已形成高标准闭环。

  “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江堤加固了,我们的应急预案也更加完备。”早在今年汛期来临之前,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就配足了防汛物资,包括浪桩1030根、麻袋42000条、救生衣1160件以及块石10000吨,同时还有两辆卡车、一台挖掘机在江堤随时待命。7月7日开始,江心洲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等120人组成了防汛工作组,启动江堤24小时巡防机制,22.5公里的江堤上每公里搭建一个防汛棚。

  武汉东西湖府澴河大堤,防汛人员在巡堤。(受访者供图)

  在武汉,东西湖区的府澴河大堤上每隔一公里设置一座哨棚,每一到两公里设置一名哨长,柏泉街红光大队书记刘野是19到20公里堤段哨长,每日带领队员巡堤查险8小时,其余时间则留在哨棚待命。刘野介绍说,大堤巡逻“三班倒”就是要保证24小时不间断巡堤,做到对险情早发现、早报道、早处理。身为哨长,要身先士卒冲锋在防汛一线,更重要的是沟通上下,合理、迅速调配人员和物资,提高对险情的察觉和处理效率。

  据了解,哨棚哨长制是武汉今年创新建立的一线防汛制度,各地哨长部分是地方党委干部主动请缨,部分是通过选拔,大都是经历过98年抗洪的老人,经验丰富,熟知所负责堤段的历史水文情况。目前武汉市已设立哨长768个,在巡堤查险各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为修筑堤坝,转移受灾群众,各地武警部队和消防员闻“汛”而动。在芜湖无为,4年前大水的决口处再次遭遇险情,武警安徽总队第二前指抗洪抢险大队二中队100余名官兵火速赶往凤凰颈大闸内河,经过4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加固加高堤坝300余米,有效化解圩堤险情。

  “我是党员,我先下!”

  当危机时刻来临时,许多基层党员干部选择冲在最前线,带领百姓共同抗灾。

  7月8日下午4时,湖北石首天鹅洲长江段水位突破37米,长江故道水位达35.13米,天鹅洲沙口村3580亩的外滩农田被淹,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若故道水位持续上涨,将危及千江公路,甚至直接威胁河口村沙口村50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是党员,我先下!”

  关键时刻,天鹅洲沙口村党总支副书记张葵阳跳入湍急的排水通道,沙口村七组村民曾和志紧随其后。

  瓢泼大雨中加上水中的泥沙藤蔓,两人举步维艰。在水中用脚一步一步试探,定位涵洞后,两人先用石头垫脚,再潜入水中用木板挡住涵洞,然后进行土包固定,压胶布防水,用土垒墙。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战,大家共同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洪堤坝。张葵阳最后爬上岸时,全身都湿透了,身上的水不停往下滴,手脚都磨起了血泡。

  7月9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马圩镇已连续两天降暴雨,该镇北港河南坪段圩堤险情告急。60余名镇、村干部,以及党员群众奔赴抗洪一线,用沙袋对北港南坪段近1860米险情段进行加固。其中,有一位名叫徐道林的七旬老人,他是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曾担任过该村的村支部书记。

  “你们不要看我年纪大,我有经验,我能行!”

  凭借多次抗洪经历,徐道林当起“技术指导员”向大家传授防汛经验,带着年轻干部铲土、装沙包,加固河堤。圩堤上、村庄里,到处都有徐道林忙碌奔波的身影。徐道林说:“我们这时候累一点不要紧,能让群众安全生活,什么都值了!”

  眼看着鄱阳湖水位日渐上涨,沿岸村民自发建起防汛队伍。在鄱阳湖畔长约19公里的珠湖联圩上,每600米就驻扎着一个哨位。

  鄱阳湖畔长约19公里的珠湖联圩上,村民驻扎的点位上党旗迎风飘扬。时雨摄

  在大堤上和村民一起排查管涌、泡泉等险情的双港镇竹林村村干部介绍,洪水发生后,沿联圩各村自发组成防汛队伍上堤巡查,村民们24小时轮流值班,一旦发现险情立即报告,上级部门会在最短时间派员抢险。

  “目前,鄱阳湖的水位正在缓慢下降。”这名村干部指着堤坝外侧留下的水痕说,水在退,但堤上的人员不会退,大家会坚守到险情解除的那一天。

  “住得下来、吃得安心”

  一手抓防汛,一手抓安置。为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各地纷纷建立安置点,并派发相关物资,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这次洪水来得太急太猛了,幸好有这个安置点,不然全家老小真不知道该怎么办……”7月12日傍晚,在江西省鄱阳县五一中心学校的村民安置点上,鄱阳镇桂湖村的黄大爷边给孙子喂饭边说。

  据悉,为安顿被淹村组的村民,鄱阳县设置了多个安置点。五一中心学校是其中规模较大的安置点,7月9日9时正式启用,目前安置了湖区的邓家村、桂湖村等被淹村组的村民。记者到达现场时,安置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在给村民们打饭,一共三个菜——清炒大白菜、辣椒炒肉、腐竹烧肉。“食品安全有保证,每个人都能吃饱。”工作人员说,吃完晚饭,每个安置房间还能分到西瓜等水果。

  安置点负责人鄱阳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兰穹飞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有近40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村民服务,一共开辟了45间教室来安置766名受灾村民,并备足相应物资。安置点还临时购置了热水器等设备,让村民能喝到开水、洗上热水澡,保证村民来到这里能“住得下来、吃得安心”。

  鄱阳县五一中心学校的安置点目前安置了800余名受灾群众,图为志愿者正在归置救灾物资。时雨摄

  7月以来,根据防洪预案,武汉市提前疏散转移了一些洲滩民垸垸内人员。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汉南小学安置点里,今年70岁的吴云尧接过工作人员发放的午餐,午餐中有红烧鱼块、番茄炒蛋、香肠和青椒土豆丝。吴云尧说,“这里的伙食很不错,比家里吃得还好。”

  作为汛期紧急转移到安置点的居民,吴云尧和妻子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剩下两位老人在家。面对大水,吴云尧本来还有些担心,没想到政府想在前面,将他们转移到了安置点。

  安置点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负责配餐的是专门为军运会服务的餐饮企业,伙食荤素搭配,还经常发放酸奶、点心等。这里床单、被套、洗漱用品,甚至连蚊香、花露水都准备好了。为方便居住,还紧急加装了热水器和移动公厕,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

  安置点的居民生活有保障。郭婷婷摄

  “我们为转移群众提供了24小时保姆式的服务,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有网络通讯信号。”湘囗街街道办副主任王勇介绍说。作为驻曲口村帮扶的第一书记,王勇每天都会在安置点巡查多次,落实安置工作也是在细节上细了又细。“我们怕群众滑倒,在卫生间加铺了防滑垫;为了方便群众洗澡,加装了30个移动公厕、8个移动洗澡间,还调集了40台风扇,就是希望大家能住得舒服。”(白真智 张沛 朱殿平 时雨 宫礼 汪瑞华 实习生周心怡 代馨冉)

(责编:罗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