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牢不可破“钢铁大堤”

2020年08月01日08:07  来源:江西日报
 

7月17日,陆军某集团军官兵在永修县九合联圩木头塘段防汛和除险,他们头顶烈日,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敢打硬仗。本报记者 海 波摄

7月11日10时,我省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防汛进入战时状态。赣江告急!信江告急!饶河告急!修河告急!鄱阳湖告急!洪魔肆虐,险情危急,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紧急关头,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消防救援人员和退役军人紧急行动起来,用血肉之躯筑起牢不可破的“钢铁大堤”。

闻“汛”即动

集结!集结!集结!

7月11日凌晨,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采取摩托化机动方式,火速驰援鄱阳;7月12日凌晨,中央军委追授“抗洪救灾模范”称号的周丽平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第71集团军某旅跨省机动400余公里,从皖东腹地某野外驻训场直抵九江。部队到达后,即刻奔赴各抗洪一线,对接抗洪汛情、勘察任务区段、奔赴管涌险区,开展抗洪抢险。7月13日、7月14日……东部战区连续派兵驰援江西,指挥所开到抗洪一线。

时间就是胜利!第一时间到位控制险情发展,是取得抗洪抢险胜利的关键。

根据汛情发展,省军区与省防指同步启动防汛应急响应,针对赣东北严峻的防汛形势,在九江开设了前进指挥所,加强防汛一线组织指挥力量。

7月8日,上饶军分区迅速在受灾严重的鄱阳县开设了军分区前进指挥所,为后续组织指挥争取了主动。

7月9日,南昌市新建区新培圩发生决堤。南昌警备区在1小时内,紧急调动350名民兵,配合大型机械3天内完成封堵决口。

7月9日晚,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发生溃堤,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紧急出动200余名官兵,前往昌洲乡受灾一线转移群众。“看到官兵,就像看见了自己的亲人。”年过七旬的昌洲乡其林村村民吴丽英,被成功转移上岸后,双眼噙着热泪,拉着官兵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7月11日,都昌县叽山联圩出现多处管涌,地方政府提出用兵需求32分钟后,都昌县人武部第一批救援分队即赶到现场处置险情。

7月12日晚,永修县三角圩决堤,九江军分区从周边县区人武部火速调派13艘冲锋舟,紧急转移受困群众。

江西省消防救援队伍全员动员、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紧急救援、转移安置群众、火速增援加固大堤,充分发挥了抢救人员生命的拳头和尖刀力量作用。

根据省防指信息显示,截至7月29日19时,累计投入抗洪抢险人力军队44.02万人次、武警5.03万人次、民兵9.09万人次、消防6.94万人次、森林消防1737人次,他们战管涌、堵决口、固堤坝、保良田、救群众,帮助群众恢复农业生产。

逆水而行

冲锋!冲锋!冲锋!

“堤外是洪水滔天,堤内是农田家园;现在是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人在大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7月12日下午,利用休息时间,第72集团军某旅200余名官兵面对鲜红的“八一”军旗,召开了简短而振奋的誓师大会,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圩堤上空,这支曾经参加过1998年抗洪的队伍,再战抗洪一线!

“00后”武警战士王子浩,在大堤上连续奋战,由于长时间暴晒,双手及胳膊上留下了上百个水泡。战友曾多次劝他下堤休息,可他依然坚持战斗。他说,不能因为一点痛,就不干了。

才做完手术没多久的湖口县民兵突击队队长刘晓带着民兵修筑堤坝,渴了就喝口矿泉水,饿了就啃一口方便面,累了就在堤坝上打个盹,一直坚守在抗洪抢险一线;正在医院等待拍片检查的上饶市信州区专武干部邱梦超,得知汛情严重,立刻从医院赶到抗洪一线,连续奋战6个小时,最后被战友“撵”下了堤坝。

皮肤晒出水泡、脖子被编织袋勒出血印,手磨烂了、脚泡肿了,子弟兵不叫苦、不喊疼,轻伤不下火线,用优良的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7月7日晚,南昌市湾里消防救援大队梅岭消防站的两名专职消防员张五洲、徐济鑫在开展交通事故救援、转移受困群众时被山洪卷走,不幸牺牲,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7月17日,张五洲、徐济鑫两名同志被评定为烈士。

一日穿征衣,一生许战场。第71集团军某旅是“抗洪救灾模范”周丽平烈士生前所在部队。得知老部队来瑞昌市抗洪,退役老兵李彪立即向部队提交请战书,与官兵一道战洪魔。在周丽平生前所在连,有70名退役老兵齐聚九江芙蓉圩堤,投身抗洪抢险战斗。

人民子弟兵与洪水鏖战,离不开科技利器的有力支撑。第73集团军某工化旅对余干县信瑞联圩腾溪段长达14公里的堤坝进行无人机勘察,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准确掌握堤坝高度、坡度数据及其周边水文、植被情况,并对堤坝保持低空飞行巡查,及时发现泡泉、渗水等问题,同时运用水文测绘仪精确计算河幅、流速等水文数据,持续跟踪汛情。省军区启用自主研发的智慧动员系统,动态更新全省1.8万余名民兵信息员上报的汛情灾害信息,为各级指挥组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

一身身被泥浆湿透的军衣,一包包沉重的沙袋,一艘艘舟艇劈波斩浪,一次次无畏的冲锋,人民子弟兵和救援力量用坚实的臂膀,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筑牢堤坝。

鱼水情深

面对洪水,人民子弟兵与洪水抢时间、拼速度,营救和紧急转移被困群众,竭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良作风。

军爱民,民拥军。人民子弟兵日以继夜鏖战洪魔,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江西的每一个抗洪抢险现场,都能看到军民并肩作战的感人场景。

洪水无情,军民情深。在这场抗洪救灾的硬仗中,随手采撷,皆是感动。

日前,一则题为《98年洪灾获救男孩成为抗洪战士》的微博成为热搜,点击量过亿。微博内容的主人公名叫罗杰,是武警江西总队抚州支队机动中队班长,今年28岁。1998年,他的家乡湖南省辰溪县曾家坪村遭受洪灾,全村被淹。年仅6岁的他和母亲险些被洪水冲走。千钧一发之际,几名身着迷彩服的解放军叔叔出现了,将他们救起并送往安置点。“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要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现在的我,能在抗洪一线守护一方平安,我感到很自豪!”罗杰说。

自汛情发生以来,九江市浔阳区市民史庭凤一直关注着驰援九江部队的新闻。7月14日,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第71集团军某旅‘济南第一团’来浔阳抗洪”的消息后,再也坐不住了:“会不会是当年那支部队?我要去见他们!”原来,在1998年的那场洪水中,正是解放军及时赶到,将史庭凤一家人救出险境。当求证得知这支部队不是当年在浔阳抗洪的部队时,史庭凤还是决定去见见他们,道一声感谢。看到官兵们个个晒脱了皮,身上沾满了泥,史庭凤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不是那些人,还是那样的兵,和22年前一个样!”

“民兵日夜坚守在大堤上,非常辛苦,我也想为他们做点事。”彭泽县棉船镇富排村村民王仕霞口中的这队民兵来自临近的黄花镇。为了支援棉船镇,防汛任务较轻的黄花镇组建民兵突击队,前来抗洪抢险。王仕霞的子女在外打工,她和老伴年龄大了,符合转移条件,但她选择留下来,原因是放心不下这些帮助过她的孩子们。为了保证宿营地轮班休整的民兵能按时吃上热饭热菜,王仕霞和邻近的一位妇女每天早上5时起床准备,晚上9时多才休息。为了改善大家的伙食,王仕霞还把存放在冰箱里的咸鱼、腊肉拿出来。

一个个真实的事例饱含了浓浓的鱼水情。军心、民心,心心相连。人民信赖、拥护、热爱子弟兵,子弟兵也一如既往地怀揣赤子之心,为人民而战!

压题图:7月15日,陆军某部官兵顶着烈日在万年河齐埠沈长圩前港段处理险情。(记者 李 芳 齐美煜)

(责编:邱烨、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