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香满城

——玉山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2020年08月17日18:07  来源:江西日报
 

  棚户区居民搬进了新小区,老旧小区换了新面貌,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志愿者文明劝导的身影,一个个主题公园把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近年来,玉山县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工作宗旨,不断创新机制、丰富载体、拓展领域,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群众见证着文明创建一天天给城市带来的点滴变化,从旁观者变成了支持者、参与者,掀起了全民创建的热潮,文明之花的芬芳传遍城乡。

  机制创新,精细管理构建服务网格

  玉山县建立组织领导保障机制、牵头共建工作机制、网格管理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宣传引导机制等五方面常态长效机制,高标准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整理了60多个单位参与的21项专项整治方案,对县城25条主要路段和67个社区(村)实行包干责任制管理,实现管理无缝隙、服务全覆盖。同时,发挥新闻媒体正面引导和负面曝光双向作用,开设“文明大家谈”“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全程跟踪、监督问效。通过“民情连心桥”、创文热线等平台,鼓励群众随时发现、反映、监督不文明行为,并在规定时间内处理投诉,及时反馈。

  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结合实际情况,玉山县制定了更加细致的测评体系相关指标,派出相关人员,对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地方进行定期抽查。检查结束后在“玉山县文明创建天气图”系统内部生成时间、地点、问题描述等相关信息,并通过“天气图”在发生问题的点位加上一朵“乌云”,限期整改,整改到位的改成“太阳”,没到位的改成“闪电”。逾期未整改的单位,将在年终的绩效考核和文明单位评比中给予扣分处理。

  “以前我们看到窨井盖破损、牛皮癣广告这些不文明现象,不知道该找谁反应。现在不管是社区里的党员干部,还是负责我们这片区的创建单位,都会主动上门来了解我们的诉求。”家住甲秀小区的占先生告诉笔者。

  以人为本,惠民工程凝聚民心民意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玉山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诉求,及时进行整改。根据群众反映的居住环境、交通等问题,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一系列惠民工程,下大力补齐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城市“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先后实施棚户区改造18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9739户。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3个、正在改造老旧小区21个,新建农贸市场6个、改造农贸市场8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补足短板的同时,玉山坚持“一张网”覆盖,铸就高品位的“城市中心”。投入4.7亿元建成总面积98.78万平方米的金沙溪湿地公园、三清公园等十大主题公园。围绕城市总体路网规划,投资14.83亿元,新建东外环路、G320国道北移等14条城市干道;打通了玉华南路、玉清大道北延等5条断头路,全面消除城区“断头路”;投资1.8亿元,新建高新区区间路网道路10条,全县形成了“七横七纵”主干路网,不断拉大城市框架,释放城市活力。

  好人引领,志愿服务渐成文明风尚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玉山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3000多名党员干部埋首创建一线,以“党建+幸福小区”为平台,把文明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道路保洁、文明交通等一系列志愿服务的示范带动下,玉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创建,为了共同的梦想众志成城。

  玉山注重发挥“好人文化”引领作用,道路两旁、公园内外随处可见好人文化宣传栏,还专门打造了“好人主题公园”,建设了玉山县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基地。目前,该县已孵化专业志愿服务队伍16支、社会志愿服务队伍17支,全县志愿者人数达9万余人,志愿服务总时长达400万小时,涌现出了虞元顺、王登国等7位“中国好人”,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崇尚模范、争当好人的文明新风尚。(翁贤杰 吴德强)

(责编:邱烨、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