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个月时间,南昌冒出约20家付费共享自习室,吸引不少大学生和上班族前来“充电”。对这种新兴服务,有人认为可以弥补公共服务资源的不足,也有人认为是小众“伪需求”,难以持续——

共享自习室 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2020年08月19日07:00  来源:江西日报
 

短短3个月时间,南昌冒出约20家付费共享自习室,吸引不少大学生和上班族前来“充电”。对这种新兴服务,有人认为可以弥补公共服务资源的不足,也有人认为是小众“伪需求”,难以持续——

共享自习室 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红谷滩区一家共享自习室内座无虚席。记者 朱 华摄

一张小书桌,上面有护眼台灯、储物格、充电插座,每小时收费7元至10余元不等……在南昌,这种名为共享自习室的经济新业态正迅速发展,吸引不少对学习环境要求较高的大学生和上班族前来“充电”。

极致安静的环境、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和志同道合者为伴,是共享自习室的卖点。特别是疫情的影响和暑期的到来,共享自习室正好满足了大批考研考证人群对优质学习环境的渴求,也吸引不少创业者加入这一行业。近3个月,南昌已冒出约20家共享自习室。

共享自习室为什么会在南昌突然火起来?这是一个市场广阔的朝阳行业,还是难以持续的小众“伪需求”?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这一新生行业满足了部分人群的需求,但前景不宜盲目乐观。

共享自习室是否物有所值?不少人愿花钱买自律

近日,记者在红谷滩区、青山湖区、高新区等地的多家共享自习室看到,上座率多在五成以上,部分地段较好的自习室高峰时段一座难求。位于红谷滩地铁大厦地铁口附近的安境自习室,29个座位已有27个被季卡用户预订;在艾溪湖东地铁口的小鲤鱼共享自习室,上座率超过八成,白天基本没有空座。

记者体验后发现,此类自习室学习区域一般为一个昏暗的大房间,几排书桌被分隔成一个个1米宽左右的半开放“小格”,通过台灯照明。和图书馆等公共学习空间相比,自习室环境更安静,座位更有私密性。为了避免干扰,共享自习室的学习区域有很多规定:手机要调至静音,不允许大声交谈、接打电话,开关门要轻柔等。

除了沉浸式学习区外,共享自习室一般还设有公共休闲区,提供微波炉、冰箱、饮水机、沙发、储物柜、打印机等设备,供顾客在这里休息、吃饭、交流。有的自习室还提供不遮光的阳光学习区,设置了双人座位甚至是包厢。自习室营业时间一般到晚上10时,收费方式大多比较灵活,如果办长时间的学习卡,折合下来相当于每天20多元。

“在自习室办卡一个月600多元,每天坐地铁来,吃饭都是外卖解决,成本不低但是物有所值。”大学毕业不久的李阳(化名)去年考研落榜,今年他放弃工作继续全力考研。他认为共享自习室虽然不如家里方便,但是能提供一种特殊的“仪式感”,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进入备考状态。

实际上,选择共享自习室里的年轻人,往往并非没有学习场所,他们大多是希望换个环境更好地收获自律。“家里好玩的东西太多,根本没办法集中精力。在自习室大家都在专心学习,很容易被氛围感染进入学习状态,效率高多了。”就读于沈阳药科大学的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按照学校安排,她这个学期没有返校,最近两个月每天都在自习室学习10小时以上,这里能让她找到在学校图书馆学习的感觉。

“每个人的心理资源都是有限的,日常生活中网络、社交和各种琐事都在消耗我们的注意力,大脑经常处于‘怠速’状态,难以集中精力保持专注,因此一个能让人更加高效学习的空间,确实是部分人群的刚需。”华东交大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表示,付费自习室模式的出现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是对公共服务的有效补充。

暑期学习需求井喷,共享自习室火起来

实际上,最近人气爆棚的不仅仅是共享自习室,在南昌几大图书馆和“网红书店”,拿着书本、电脑备考的自习者也已成为一道风景。

在江西省图书馆,记者看到阅览区里有自习人群。该馆目前实行预约限流政策,每天只有600人能入馆,往往需要提前两三天才能预约到名额,开放时间仅限于上午9时到下午5时。在红谷滩区的几何书店,店内提供上百个免费阅读座位,最近一段时间几乎全部满座,其中八成是自习人群。

高校学习场所不对外开放,公共图书馆数量少且限制多,书店、咖啡厅等场所环境不够安静,这一系列原因,让收费的共享自习室成为部分人群的最佳选择。业内人士认为,共享自习室走红的背后,一方面是上班族面临升职压力,学习的动力增强,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群体考研考证的越来越多,他们对学习环境和质量的需求也随之升级。

记者初步统计发现,南昌共享自习室里,在读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占一半以上,考研一族更是其中的主体。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341万人,较上年增长17.59%。而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2021年的报考人数有望再创新高。日益扩大的考研一族、备战公务员考试和各类职业资格证考试的人群,组成了共享自习室的主要客户群。

不过,看起来很时髦的共享自习室,其实并非新生事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前在高校周边或居民小区里,也有类似学校教室的自习室,但设施相对简陋,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而现在出现的共享自习室是“升级版”,主要开设在地铁口和公交站附近的写字楼内,服务上班族和备考大学生。

2019年被业内人士称为共享自习室元年。这一年,大批自习室如雨后春笋般在一线城市出现,并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扩散。去年南昌已有两三家共享自习室出现,今年5月开始,共享自习室开始在中心城区密集出现。

竞争加剧市场面临洗牌,期待更多个性化服务

8月17日下午,在北京东路一家开业一周的共享自习室内,总共24个座只坐了7个人。这家共享自习室是由3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共同创办。店主告诉记者,为了吸引客源,该店在团购网站上开出1元4小时的体验价,甚至还附赠糖果和静音耳塞。随着共享自习室数量的快速增长,这种超低体验价的做法越来越普遍,也引发业内人士对价格战和恶性竞争的担忧。

对年轻创业者来说,共享自习室是一个低门槛创业项目:在写字楼租一个办公室,按照隔音的要求进行装修,一般10万元左右的投入就能开一个中小型共享自习室,经营得当半年多就有望回本。而在南昌市繁华区域,共享自习室已呈现扎堆态势——仅梦时代广场写字楼就聚集了5家;有的共享自习室为了降低成本,甚至开进了居民小区。

“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很难说这个行业的前景会有多好。”王小花(化名)是一名高校教师,在外地考察后感觉共享自习室是一个商机,7月在红谷滩区开设了一家“散人研习社”。不过经营一个月后,她发现上座率并不如预期。王小花认为,和北上广等大城市不同的是,南昌上班族的就业和竞争压力没有那么大,市场需求不宜过高估算。暑假结束后,学生客流可能会有所减少,届时自习室经营会面临更多考验,市场洗牌在所难免。

事实上,今年初随着各类考试结束,市场进入淡季,北上广等城市就出现了自习室转让潮。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共享自习室同质化发展趋势比较明显,如果仅靠低价来吸引顾客,今后必然会面临供过于求的问题,提升环境和体验的个性化服务,或是未来的出路。

随着学习型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未来各地政府将加大对城市公共文化场所的投入,公共图书馆和城市书房将会越来越多,那么共享自习室还有发展空间吗?很多业内人士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免费的图书馆和付费的自习室可以互相补充,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在一线城市,目前更高端的智能自习室已经出现,提供24小时自助式服务;还有的自习室尝试和书店、咖啡馆等服务相结合,开展学习辅导或线下文化活动。一些有情怀的创业者希望赋予共享自习室更多文化特质,将其打造成一个公共文化空间。

“这些刻苦学习的年轻人,是我们城市的希望和活力所在。未来有一天,也许共享自习室会和图书馆、书店、大学一样,成为城市的文化标签。”一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记者 朱 华 实习生 范辰萱)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