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防洪,又是风景

——景德镇市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效益凸显

2020年08月25日07:10  来源:江西日报
 

低洼村整体搬迁后成为风光带。记者 徐黎明摄

夏日傍晚,景德镇市白鹭小区居民宋晓亮走出家门,到附近的昌江防洪堤上散步。自5年前从西瓜洲社区搬入避险安置小区后,有900多户居民和宋晓亮一样,告别了十年九涝的历史。而昔日低洼破旧的西瓜洲棚户区,已被昌江东岸坚固的防洪堤和成片的绿化带所取代。

得益于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景德镇市结合“双创双修”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搬迁了一批水患棚户区、新建了一批防洪工程、打造了一批湿地公园,城市汛期防洪排涝能力大增。随着城市防洪体系日益完善,景德镇防洪封闭圈已基本形成。

水患棚户区变身景观防洪堤

昌江上游是我省暴雨中心之一,每年4月至9月暴雨频繁,常引发洪水,且历时较长。西瓜洲社区位于昌江大桥和白鹭大桥之间,被称为景德镇的“锅底”。这里马路狭窄、路面坑坑洼洼、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全。

2010年7月发生的特大洪灾,导致景德镇22万多人受灾,西瓜洲社区10多幢房屋倒塌。70岁的居民周金平回忆,每年汛期一到,家中总要被淹一次,年年折腾,年年损失财物。

2011年,当地政府将西瓜洲棚户区改造作为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项目。经过多年建设,西瓜洲棚户区已建成防洪长堤,而水患区居民也于近年来陆续搬进拆迁安置区。

景德镇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夏陆梅介绍,针对城市部分区域无防洪排涝设施或现有防洪排涝工程标准偏低的现状,该市多方筹措资金,仅在2019年就投入约10亿元,新建、改建、续建一批防洪排涝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尤其是昌江东岸工程全面完工,既为东城区沿河筑起一道美丽风景线,又为当地防洪提供了坚实屏障。

水利工程发挥重大调洪作用

从济广高速公路出高速进入景德镇,昌南湖湿地公园仿佛是一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城市边缘,这里植被丰富、湖水清澈,白鹭在此嬉戏觅食。昌南湖湿地公园主要由西河、北湖、南湖三大公园组成,总面积187.76公顷。

景德镇市昌南湖管理所所长李建强介绍,这里原来是低洼滩涂,常年被河水浸泡、环境脏乱差。2017年,随着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序幕的拉开,通过提升西河水位,就势将其改造成为一座具有“沙滩游乐”和“湿地静赏”两大功能特色的休闲公园,每天晚上都有上万市民来此休闲。

7月8日凌晨,今年昌江最大洪峰顺利通过景德镇市区。市民们发现街面、甚至地下停车场均无积水。而在往年,这么大的洪水,昌江东岸低洼处早成“泽国”。

近年来,景德镇根据自身实际,采用“库堤结合、先堤后库、分步实施”的原则,构建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即城区堤防工程按照20年一遇标准建设,在上游的昌江干流兴建一座控制性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发生流域洪水时库堤联合调度运行,使景德镇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共同发挥错峰调洪的作用。

补齐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短板

夏陆梅介绍,通过对昌江支流西河沿岸的陶金岭、老石岭村等4个低洼易涝自然村整体搬迁、河道整治和沿河景观支流治理,已建成洪源至新平桥沿线约8公里长,集生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河景观带。新增的湿地公园不仅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还是瓷都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据介绍,从昌南湖湿地公园到西河防洪堤,再从景北片区路网工程到城防工程,这些“双创双修”的民生项目,平时就是一道道风景,汛期来临时又发挥着屏障作用。

“目前,昌江景德镇市区中心段防洪堤已全部建成,基本形成了防洪封闭圈,初步发挥了防洪减灾功能。” 夏陆梅说。该市目前正加快实施湖田桥至何家桥段2.1公里防洪堤工程,推进河西堤及麻园岭排涝站工程和白鹭大桥至岚山大桥段防洪堤的工程建设,进一步补齐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短板,为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汪涛 记者 徐黎明)

(责编:罗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