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范嘉欣

2020年08月28日06:47  来源:江西日报
 

  ● 本报评论员 ●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及时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放水养鱼,保住和培育市场主体。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应当牢固树立放水养鱼的理念,在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的同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小溪小塘养小鱼,大江大河养大鱼,给企业一片水洼,其生存也会成问题,给它一片海洋,就可能有“鱼跃龙门”的那一天。我国经济是一片汪洋大海,其中活跃着数以亿计的市场主体,只有涵养源头活水、适时开闸放水,各类企业才会茁壮成长,进而发挥稳就业、保民生的积极作用。或者说,放水养鱼,放是手段,养是目的,其实质是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放水养鱼,以放促养,应着眼于“鱼”的健康成长,既不能大水漫灌、填鸭灌输,也不能放水不放足、放水不放心。现实中,有的地方可能只顾放水、不管养鱼,一味地争取资源,却不考虑产出效益,结果养出来的“鱼”肥而无力,根本没有“跃龙门”的精气神,有违放水养鱼之本意。有的地方可能对放水的措施多有顾虑,三天两头到企业去搞检查,资源配置却跟在后面“挤牙膏”,弄得“鱼”渴不死、游不动,激发活力又从何谈起?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求我们讲究辩证思维,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才能既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又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充分实现。

  要立足于保住市场主体,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企业。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稳就业的“顶梁柱”、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保住了企业,就保住了经济的基本盘。今年以来,我省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援企稳岗,加大力度帮扶市场主体,为企业减负超过1075亿元,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接下来,我们要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纾困惠企政策,把政策坚决落实到位,把“水”精准放到位,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

  要立足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企业发展开辟广阔天地。“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对经济发达地区而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提升竞争优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走好了,必然产生弯道超车效应。对标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要求,我们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着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比如,紧盯“玻璃门”“弹簧门”等影响政务服务水平提高和营商环境改善的问题,我们要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找差距、补短板,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全力以赴为企业提供“店小二”“保姆式”“妈妈式”服务,让企业家在江西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如此,才能让企业在江西发展有如鱼得水之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和创造力。(执笔人:本报首席评论员 范嘉欣)

(责编:罗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