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长青——江西绿色矿山建设调查(下)

2020年09月01日06:48  来源:江西日报
 

矿产,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矿山,总有资源枯竭的一天。可持续、循环式发展,于矿山而言似乎是个相悖的命题。

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追求循环经济为目标的绿色矿山建设,是否能够破解这一难题,让矿区实现长效甚至永续发展?

值得期待的是,记者在对绿色矿山为期约两个月的抽样调查中发现,一些矿企已经放眼长远,未雨绸缪使好“三板斧”——有的牢牢树立宁花大钱上技术也不舍弃一克有用废矿的理念,持续建好尾矿库,给未来再造一座矿山;有的规划深挖矿山红色历史资源,传承初心和奋斗精神;有的则以“矿山+”模式衍生新的经济业态,积极谋划矿山文化建设,探索矿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循环式发展新道路。

第一斧:但留矿产于后人,再“造”一座“矿山”

8月1日,在完成对江铜集团德兴铜矿的采访后,记者梳理发现,江铜集团德兴铜矿、中国黄金集团江西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在矿区均设有尾矿库,且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尾矿库,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通俗地讲,就是矿山的“垃圾回收站”。

尾矿库收纳的真的只是“垃圾”吗?随着记者深入采访,答案显然不是。

8月1日上午,站在堆筑高度达208米的德兴铜矿四号尾矿库大坝上,整个库区尽在眼底。德兴铜矿副总工程师兼环境保护部主任、环保高级工程师占幼鸿告诉记者,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排放出的尾矿目前均排放到这里,其中含有可观的有用成分,其经济价值不可估量。只是由于受到技术、设备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限制,不得不排到尾矿库。“尾矿库收纳的并非是‘废渣’,依旧是宝。暂时的贮存是为了长远的回收利用。”

上世纪90年代起,德兴铜矿开始对尾矿进行回收利用,先后成立了3家尾矿选铜生产厂家,2009年3月,整合组建成立了德兴铜矿尾矿回收厂,集中负责从大山选矿厂和泗洲选矿厂的选矿尾矿中回收铜金属及伴生的金和银,实现了集约化生产,成立当年就回收铜金属584.70吨。

此后,通过不断整合技术力量,提升设备装备水平,德兴铜矿加快尾矿选铜的技术研究,形成了独有的尾矿选铜工艺和技术标准体系。2012年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机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进行尾矿资源化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通过CGF-40m3机械搅拌式粗颗粒浮选机在预选中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对尾矿中的粗粒级含铜矿物进行回收,有效提高了预先浮选的回收率。该技术获得了2017年度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8年,德铜先后在尾矿选铜磨矿工艺一、二段中引入了JM-2200BF和KLM-75型立磨机,有效解决了难磨粒子的单体解离问题,大大提高了再选工艺中的回收效果,并逐步形成了重浮联合预选—粗精矿再磨—再选的超低品位铜尾矿高效回收新工艺。该研究成果获得了2019年中国国际铜业市场与发展高峰论坛“铜业创新奖”。目前,尾矿回收厂尾矿日处理能力达2万吨,从2009年成立至2019年底,累计从尾矿中回收铜金属达9088吨。

“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必须立足未来。”德兴铜矿副矿长周炳说,“我们把‘用未来思考今天’‘创造永远的绿色’‘成为广受尊敬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资源型企业’等江铜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始终贯穿于发展全过程。”

四号尾矿库,这个容量达8.35亿立方米的亚洲最大尾矿库贮存的,依旧是未来可掘的一座“矿山”。

与德兴铜矿有着同工之妙的,是金山矿业有限公司、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均建有尾矿库,将暂时无利用价值的尾砂封存在库区。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公司还创新利用尾砂建筑尾矿库坝体,尾砂经过造浆冲填到模袋内,分层堆筑,形成模袋坝体。该项技术已经通过专家鉴定,公司阳山尾矿库扩容应用模袋法冲填尾砂筑坝也成功实现。该尾矿库建坝已用尾砂80万立方米,代替了大量的土资源开挖。根据推算和远景规划,该技术不仅可延长该尾矿库的服务年限18年,而且能为公司节约资金约7000万元。

第二斧:红色历史赋能,深挖矿业精神富矿

阳光下绿意盎然,草木苍翠,林间偶然传来一阵鸟鸣声。7月31日早晨,站在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二坑矿区山脚下,远处人工开凿而成的崖壁上,依稀可见斑驳的岩石,和与之相望的中华钨矿公司旧址,一起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

“铁山垅钨矿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这里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开办的第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中华钨矿公司所在地。”对铁山垅钨矿历史有着详细研究的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党群部主任华峰告诉记者。

据介绍,位于于都县铁山垅镇的铁山垅钨矿,于1921年开采,1932年正式成立中华钨矿公司。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兼任公司总经理。公司所产的钨为中央苏区创造了巨大财富,换取了大量的药品、食盐、布匹、枪支弹药等紧缺物资,成为苏区重要的经济来源。中华钨矿公司也由此成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公司旧址于2015年被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确定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项目。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铁山垅钨矿。随着矿山资源的逐渐枯竭,铁山垅钨矿于2009年12月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重组为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

经过近百年开采,铁山垅钨矿资源储量大幅衰减,公司发展滞缓。如何让百年老矿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公司亟待破解的难题。

“除了钨,我们还有一座‘富矿’有待深挖。”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聂荣锋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寻找到了破题的方向。”这座“富矿”,就是铁山垅钨矿历史留下的红色基因。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铁山垅钨矿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座有着红色基因的功勋矿山。

“矿产资源总有挖完的一天,但是文化不能断、精神不能丢。”华峰告诉记者,铁山垅钨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公司有两个规划:一是建立中国钨矿博物馆。再现红军当年开采钨矿情景,按照历史进程分阶段全面展示中国钨矿的发展史,展现以中华钨矿公司和铁山垅钨业为代表的工业遗址,讴歌钨矿工人“坚守初心使命,奋勇拼搏进取”的红色传承。二是建设铁山垅红色教育旅游休闲基地。以中华钨矿公司旧址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为主线,融合矿山历史、工业遗址、科普教育、山水林田湖项目和秀美乡村建设,打造集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地质公园、休闲观光、民风民俗、休养避暑于一体的红色教育旅游休闲中心。

目前,公司已经邀请专家实地调研开展规划,资料整理、旧物件收集等工作也正在进行中。有关专家表示,铁山垅钨矿拥有中华钨矿公司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矿山工业遗址等丰富的红色文化、工矿文化。未来,可以将其打造成党性教育基地、红色传承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从革命战争年代的不怕牺牲、献身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艰苦创业、奋勇拼搏,百年老矿的红色基因得到传承,也形成了其独有的矿山文化。

“规划一旦实施,我们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聂荣锋对未来满怀信心。

实际上,艰苦奋斗、创业创新的精神基因,也深深镌刻进了江铜集团德兴铜矿60余年的发展历史。1958年德兴铜矿成立,铁山垅钨矿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支援德兴铜矿建设。“铜矿的干部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德兴铜矿副矿长周炳告诉记者,“其中就包括铁山垅钨矿。”德兴铜矿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海纳百川,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德铜精神从创业时期的“惟无而创, 惟艰而趋,惟苦而赴,惟需而立”,一路发展成为新时期的“爱矿敬业、务实担当、创新进取、协作共享”。德兴铜矿从白手起家发展到现在的中国第一大在产露天铜矿山、采选流程全部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机械化联合作业和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的现代化矿山,正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铜矿山迈进。

第三斧:矿山+新业态,谋求转型升级新发展

“矿挖完了,我们要留下什么?矿山企业怎样才能实现持续长远发展?”这是彭泽县宏浩麻山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传虎这十几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来自南京的孙传虎,早年在江苏省镇江市经营矿山,生意顺风顺水。然而,一盆冷水将他浇醒了。2008年,因环保新政策,他经营的3座矿山被连续关停。7月3日,在彭泽县宏浩麻山矿业有限公司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那段经历,孙传虎回忆道:“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生态环境、绿色发展,这是我曾经忽视的。”

痛定思痛。他找到了矿山关闭的原因,也走访了矿山附近的居民。“说实话,对我们做矿山开采的,矿区周边的老百姓从心底来说是不怎么欢迎的。”孙传虎坦承,“矿挖没了,山体破坏,满目疮痍,环境污染,这可能是老百姓最为担忧的。”几十年的从业经历让他感触颇深。

自那以后,孙传虎持续关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特别是环保方面的政策。“生态矿山、守法诚信、粒粒精品、和谐共赢”的经营理念逐步在他的脑海中形成。

2010年,作为招商企业,孙传虎来到彭泽,接手了麻山矿业有限公司。这次他汲取了教训,致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绿色矿山。尽管矿山还有20多年的开采量,但他已经开始更为长远的绿色谋划。

孙传虎对未来的思路十分清晰——“矿山+工业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康养”。

“未来我们要在矿区建立科普基地。”孙传虎说,矿石的形成、不同矿石的成分和用途等,矿山在这方面的科普具有先天的优势。通过科普基地的建设,让更多的人了解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同时,发展工业旅游。目前,公司正在积极争取彭泽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推进廊道建设。今后原矿加工的产成品可以直接通过廊道运输至江边码头装船交付给用户,矿区内部道路建成游客专用步道,减少安全隐患。矿石的开采、破碎、加工各个环节都可以供游客参观。

宁静的生活,纯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都吸引着城市居民,这让乡村游变得火热。孙传虎表示,彭泽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他还计划把“矿山+”融入整个县域旅游布局中,把现代矿山文化与新的发展项目有机衔接起来。公司准备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康养中心,把游客留下。“归园田居”,这个取名于陶渊明诗词的项目已开始实施。

绿色矿山建设,从把“绿”留住,到让“绿”长青,折射的是新时代矿业人日益增强的绿色环保意识,以及创新实践“两山”理论的自觉思考和有益探索。向着绿色矿业大省目标迈进,江西虽任重道远,但朝气蓬勃、步履铿锵!(记者 黎 军 沈秋平)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