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灯上的“南昌”

2020年09月25日08:06  来源:江西日报
 

9月23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开门迎客。在遗址公园博物馆“金色海昏”板块的显要位置,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数盏青铜灯,相隔两千年后,与人们悠悠相见。

曾经,“青灯有味似儿时”“醉里挑灯看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些与灯有关的优美诗词句子和隽永妙语,将人们引向远古,引向初心,引向人性的深处,引向光明和智慧的前沿。然而,中国究竟从何时开始出现灯具,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各类材质的灯中,青铜灯以色泽深邃、古意盎然、厚重典雅而著称。在所有灯具中,青铜灯可谓独树一帜。自战国至汉代,青铜灯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种类有人物灯、鸟灯、羊灯、鱼灯、雁足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大量各式造型精美的青铜灯,其中青铜雁鱼灯和青铜连枝灯尤为吸引人们的目光。

细细打量展馆里的青铜雁鱼灯,造型上为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体态宽大,雁颈修长,雁身两侧分层次铸出羽翼,雁身后有短尾,双足并立,有掌连蹼。雁喙张开衔中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形态生动。灯罩设计为两片弧形板,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住来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鱼和大雁的身体都呈空心状,点燃灯油或白蜡后产生的油烟能够被灯罩挡住,使之不至于乱飞迷目,只能冉冉向上进入雁和鱼的体内。此外,雁鱼灯的四个部分均可自由拆装,便于人们擦拭和清理烟尘,其构思可谓相当巧妙,蕴含着古代的科学原理,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青铜连枝灯的设计也令人叫绝。连枝灯又称树形灯,形体高大颀长,下有灯座撑托树干式的灯柱,灯盘如莲托举。连枝灯的整个造型,就如同枝叶繁茂的大树,如果点亮,定然灯火通明,恰似满树星光摇曳,华美异常。连枝灯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功效上,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审美的追求上,承载了古人的思想和精神,对人类文明来说,也是宝贵的财富。

青铜雁鱼灯和青铜连枝灯,代表着西汉科技创造最精妙的工艺水平,仅这两盏灯,便已让人大饱眼福。然而,展馆里还有一盏青铜灯,使我们南昌人,对灯有了更深一层的情感。

这是一盏从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豆形青铜灯,此灯约20厘米高,造型同样精巧。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在灯沿和底座上,赫然篆刻着两个字:南昌!

在西汉初年,江西建制后设豫章郡,而南昌相传是西汉开国大将灌婴所赐,寓意着“南方昌盛”,或者“昌大南疆”之意。但据有关专家考证,直到明代,豫章郡才正式被称为“南昌”。

那么,青铜灯上的“南昌”,是南昌邑的缩写吗?豆形青铜灯一出土,许多研究学者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中一部分学者坚定地认为,这便是南昌地名的由来。

更重要的是,研究者们认为,这是“南昌”这个名词,第一次以文字的方式出现在江西境内的实物上。有了这盏青铜灯上铭刻的“南昌”二字,南昌的历史又被前推了数百年。

从工匠在这盏青铜灯上刻上“南昌”二字,“南昌”便开始从青铜灯下开始闪亮了。如果不是刘贺墓中青铜灯的出土,我们是不是还要对南昌地名的由来探寻更久?

这一切,都是海昏侯墓发现与发掘所呈现的重要价值的一个侧面,更多的历史谜底,随着海昏侯遗址公园的开放,以及出土文物研究的全方位推进,新的惊喜将不断呈现。

人类历史,由无数偶然的细节构成,有时候疑窦的解开,就在掀开岁月盖头、揭开尘封泥土的那一刹那间。也无怪乎,这盏青铜灯会被摆放在“金色海昏”展馆区最显眼的位置,让人一进馆一眼就能看到,这不仅使人们了解自己的来处,更是为了让这份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能光照现在和未来。(凌 非 揭建云)

(责编:毛思远、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