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出生的王红燕,是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田畔村的村民。2011年,王红燕的丈夫在一场意外塌方事故中去世,留下了4个年幼的孩子。从此她一个人挑起了照顾婆婆、抚养孩子的重担。但是,王红燕没有“等靠要”,而是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通过发展水泥涵管产业脱了贫,在当地传为佳话。
2014年,王红燕被列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帮扶干部结合她的家庭情况,帮助她落实低保、产业帮扶、公益性岗位等政策,这让王红燕重树生活的信心。
当地政府还帮助她申请了5万元的免息贷款,王红燕得以把丈夫留下来的水泥涵管生意继续做起来。做水泥涵管,是重活、粗活。一个水泥涵管至少有100公斤重,一般的男人干起来都费劲,但她咬牙默默坚持着。每天一大早,她就起来拉砂石、水泥,筑胚模、脱胚模。忙碌一天,多的时候可以做7个水泥涵管,一年能有2万余元收入。
母亲的努力、辛苦,4个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经常主动帮妈妈干活,全家人劲往一处使。2015年,王红燕家便顺利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如今,王红燕的水泥涵管生意蒸蒸日上,大女儿参加了工作,还有两个女儿上着初中,小儿子正上小学,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王红燕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帮扶干部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这么多帮助。相信我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记者 杨继红 摄影报道 通讯员 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