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带领三村脱贫 他晒出扶贫成绩单

人民网记者 秦海峰

2020年12月19日16:29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方敏军(左)和贫困户在一起。(胡桂生 摄)

他是一名交警,又是一名驻村扶贫干部。2013年,作为江西省最早一批扶贫干部的一员,正处在人生黄金年华的他来到吉安市遂川县一个偏远的村庄,开始驻村扶贫。七年多以来,他连续带领三个村庄脱贫致富。

他说,投身扶贫工作有舍也有得,舍去的是城市舒适安逸的生活,得到的是一群可爱的农民朋友。他为见证、参与了脱贫攻坚而自豪。

12月18日,他走进江西省政府新闻办发布厅,向全省人民、全国人民晒出了自己的扶贫成绩单。

“没想到村里这么穷”

方敏军现在是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派驻遂川县雩田镇村口村第一书记。

2013年初,36岁的方敏军来到偏居遂川县一隅的戴家埔清秀村驻村扶贫。

“早上八点钟从单位出发,中午十二点半才到清秀村。进村只有一条盘山小路,我和司机换着开。虽然我经常开车,可走在山路上手心直冒汗,路太难走,稍有不慎就会翻进山沟里。”方敏军回忆。

谈起对清秀村的第一印象,方敏军一连说了三个“很穷”。

清秀村不清秀,土坯房、泥巴路,土地贫瘠,村民家里找不到一张像样的凳子,用砖头和木板搭起来当床用。

“我是农村的孩子,但是也没见过这么穷的村子。扶贫工作压力很大,刚开始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办。”方敏军说。

最让方敏军揪心的还是村里的小学,教室墙壁开裂,裂口可以放进一个足球;没有厕所,就在山坡上掏个洞。

正是因为当地贫穷,方敏军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刚开始接到驻村扶贫任务的时候,心里还有情绪。到了村里之后,看到老百姓那种期盼帮助的眼神,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决定要留下来。”方敏军说。

2015年初,方敏军离开清秀村,留下了一所修缮一新的小学、一个茶园和一个黑山羊养殖基地。

如今的清秀村,建起了风力发电站,小路变大路,旧房变新房,荒地变茶园,早已不是原来一穷二白的贫困村。

产业扶贫“造血强基”

离开了清秀村,方敏军紧接着又来到了遂川县泉江镇集合村,集合村是一个城郊村,村民身患疾病、残疾个例多,矛盾纠纷多。

有了清秀村的经历,方敏军干起工作来更加得心应手。他帮助村里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增强支部引领力、凝聚力,进一步激活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动力。

2016年3月,方敏军来到扶贫第三站,雩田镇村口村。这是他花费心血最多的村。最初,村口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领导班子比较涣散,田地撂荒现象比较突出。

方敏军开出的“药方”是: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在村口村推行“党建+大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发了710亩土地种脐橙、200亩水面养小龙虾。去年脐橙首次挂果达15万斤,今年达50万斤;2017年建好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当年的毛收益就达25万元,两个产业带动贫困户平均每年增收2800多元。

产业扶贫“造血强基”,带动了产业和就业双轨发展,乡亲们有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买上了小汽车,盖上了新楼房,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的村口村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先后荣获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脱贫攻坚先进村等荣誉。

收获了一群贫困户朋友

回想七年多扶贫经历,方敏军坦言非常值得,心里很踏实。

“见证、参与脱贫攻坚,亲眼目睹了农村、农民发生巨大变化,亲自帮助了这么多贫困户,从贫困到脱贫,又走上致富路,我觉得我的工作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方敏军说。

方敏军40岁生日那天,村口村的老表给他送来一碗热乎乎的长寿面,这让方敏军热泪盈眶:“只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群众就会把你当家里人。”

从36岁到43岁,方敏军把七年多的光阴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有舍也有得,有遗憾也有欣慰。

舍去的是城市舒适安逸的生活,得到的是一群贫困户朋友,遗憾的是没有陪伴好家人,欣慰的是为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

方敏军开始扶贫的时候,妻子恰好从县里调入市里,夫妻俩刚结束十年的两地分居。扶贫七年多,妻子在市里,方敏军在村里,他俩再度长期两地分居。

“来来回回,十八年都是两地分居状态,父亲走的时候,我正在驻村,也来不及见他最后一面。”方敏军说,这些年来最大的遗憾就是对家人亏欠太多。

刚开始扶贫的时候,方敏军没想过,这一干就是七年多。

如今的方敏军还有更长远的目标,他说,要坚守扶贫岗位,接续好乡村振兴工作。

(责编:帅筠、黎中元)